真抓实包有目标 到人到事有责任 | 市卫健委:建设健康城市 书写民生答卷

来源:铜川日报



市卫健委:建设健康城市 书写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李阳 张芳

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稳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12家医疗机构14个实验室纳入全省医学检验互认范围;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甲状腺病院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如今在铜川,随着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健康红利”。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今年以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办人民满意医疗”总目标,努力建设一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用心用情把民生实事持续做好,把民生工程扎实办好,“民生健康答卷”厚度与温度不断增加。

推进惠民小举措 守护百姓大健康

“你明天先做胃镜、肠镜检查,等结果出来后还是来找我,不用挂号,享受‘一号管三天’服务。”日前,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党玲说。党玲口中的“一号管三天”是我市为优化诊疗服务、提高群众看病就医便利性,实行的一项便民惠民诊疗服务。

自5月13日起,市卫健委率先在市人民医院推行了门诊“一号管三天”惠民服务,随后,市妇幼保健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开始实行该惠民措施。据了解,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行动是今年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为扎实推进“医疗惠民”工作,全市卫健系统围绕改进服务态度、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减轻就医负担等方面推出了系列举措,并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开展“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行动,12家医疗机构14个实验室纳入全省医学检验互认,群众看病就医便捷性显著增强。

去年以来,我市不断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三级综合医院实现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全覆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建成全市首个省级重点专科,并设立全市首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同时,建成投用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医院项目,加快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实施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远程诊疗、“互联网+护理”等便民惠民措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搭建线上办理平台,市民逐步享受到了便捷的健康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多维度完善举措,织密“一老一幼”健康保障网,是健康铜川建设的有力之举。一方面,深化医养结合、安宁疗护、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国家试点,加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继续创建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持续开展老年服务“三百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系列行动,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持续完善生育配套政策,启动建设铜川托育服务中心项目,积极开展省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建设。

延伸优质医疗资源 筑牢健康城市屏障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新区咸丰东路的市疾控应急指挥和实验中心项目现场,数十名工人正有序开展综合管网铺设、道路硬化等室外配套作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他们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日投入使用,让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尽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不久前,患者杨某突发胸部和背部撕裂样疼痛,到耀州区照金人民医院进行胸部CT平扫检查,影像检查报告第一时间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传回,考虑杨某为主动脉夹层,照金人民医院的医生根据报告为其进行更精准的治疗。杨某的家属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这种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模式,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足不出镇即可享受到市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进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整合集团医疗资源,建立优质资源下沉机制,积极引导总院、分院的优质资源下沉,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已初步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稳步推进。

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让市民在附近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我市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持续开展“第一村医”派驻,目前已派出9批246名第一村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宜君县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两大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提升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急诊急救能力。耀州区人民医院完成“千县工程”重点任务,加快社区医院建设,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录,持续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坚持传承创新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我有颈椎病,一直在这里针灸治疗,现在已经好多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中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诊室里,42岁的患者陈某感激地说。

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工作,该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融入了“医教研产管文”的理念,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引进多个名医工作室,打造“医药技护”全方位人才培育基地,实现了全市首个“国家号专科”零的突破。

前不久,我市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铜川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又迎来了有利时机。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启动以来,我市相关部门依托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出政策、优环境、强基层、重服务,在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中医药人才引育、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重点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完成市县两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机构改革,立项孙思邈研究等科研课题30个,培育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引进并建成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5个,在全市选派100名中医骨干人才参加国内知名中医药院校“跟师”、专项培养和高级研修等。积极推动兴盛德三期项目建设、天一秦昆制药总部搬迁、新丰禾制药和千禾易道等企业入规入统、秦诺宁康完工投产、百川天成开工建设,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彰显,铜川正阔步走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道上。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医防融合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将“健康铜川”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