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你

来源:铜川日报

节日“我在岗”,奋斗“不打烊”。“五一”假期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户外旅游、踏青赏景、走亲访友,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在人们享受轻松愉快假期的时候,仍有一群人守护万家灯火、保障城市运转,用“我在岗”的方式唱响“劳动者之歌”,洋溢劳动之美。

岗位虽平凡,职责不平凡,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守护节日安宁。谢谢!每一个坚守岗位的你。

“五一”假期,这名“社区小警”忙不停

本报记者 张欢欢

5月1日傍晚在市公安局王益分局七一路派出所值班室里,社区民警柳志孝在手机备忘录上写道:巡查两户商家,灭火器快要过期,督促更换……写完这些,他又打开朋友圈,看看同学、朋友们都去哪里玩了。“五一”值班,柳志孝用坚守致敬劳动,也让他对“越是过节,责任越重”这句话的感触更深了。

“云游”朋友圈没两分钟,辖区一名网格员打来电话,在心河湾小区有两户居民因为装修的噪音问题吵了起来。柳志孝赶紧来到居民家中,经过耐心劝导,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处理完这起矛盾纠纷,柳志孝又一路步行来到云梦堤社区,了解最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的工作。

从公园路到七小这段路是柳志孝曾经每天上学放学必走的路,2021年8月28日起,他成为七一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建百家群。”走上岗位后,柳志孝感觉自己像个“社会的大保姆”。每天遇到的警情和他之前的生活相距很远,在学校虽然学的是公安专业,却没有学过如何处理家庭矛盾。今天张三家的电动车不见了;明天李四家闹矛盾,两夫妻打架挠花了脸;再有喝醉酒打破别人的车窗,“熊孩子”离家出走……像全国数以万计的社区民警一样,处理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才是日常,但从这些琐碎日常中,柳志孝却获得了相当的成就感。

在节假日期间,开展街面巡逻、进行行业排查、入户走访登记、处理矛盾纠纷、做好满意回访等工作是社区民警每天的“必修课”,在办公室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五一”期间柳志孝每天微信步数都多达两万多步。

“派出所节奏快、压力大,以为回到铜川工作离父母更近了,其实社区成了我另一个家。”有困难,就努力克服。在所里前辈的带领下,柳志孝快速成长,不断摸索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研究法律法规,结合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参与办案、调解纠纷、宣传反诈……“解锁”领域越来越多。耐心、包容,春风化雨,三年来,这名“社区小警”“沉浸式”成长在社区大院里,获得了社区居民的称赞,“小伙子你真棒”“你是我们最信任的人”。

ICU里生命的守护

本报记者 李阳

“五一”假期,对于医务工作者,只是平凡的工作日。

铜川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科室,病房里收治的患者都是急危重症,为避免感染不允许家属陪护,这里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家属探视的时间和形式也被严格控制,这意味着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都要由医生和护士来完成。换液、吸痰、翻身、测血糖、导尿、安慰患者……你听,监护仪、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等各种嘈杂的声音交杂在一起,这里就是重症医学科(ICU)。

重症医学科主任段雪萍,在ICU一干就是16年。每天早晨7点刚过,段雪萍都会准时出现在病房里,而这个五一假期,她像平时一样,准时到病房查房,指导年轻医生工作,而其余时间就是随时待命,赶到科室参与各种会诊和抢救。作为一名女医生,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时间,重症专业一直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每次查房,她都极其敏感地捕捉到稍不留神就可能会错过的蛛丝马迹,准确、果断地给出应对措施。“病人是盯出来的,小变化酿成大变化,那时候就会措手不及,从护理到医疗全过程都要提前发现问题,防止大的病情突变。”在段雪萍看来,ICU医生需要经过各学科系统、综合的培训,掌握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在最短时间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干了这么多年重症医学,能坚持到现在,我最大的动力是每救治成功一位危重患者后内心的成就感和对自我能力的不断肯定。”段雪萍坦言,患者能健康出院、能发自内心地笑出来是对她最大的鼓励与褒奖。

相比普通病房的护士,ICU护士需要具备更强的抢救、护理专业知识。重症医学科护士刘媛丽从事护士工作已经10年了,虽然离家不是很远,但是节假日都要和同事轮流值班,也不能抽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家人。

在很多人眼里,ICU护士不是好工作,不但又苦又累,还压力大,但刘媛丽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骄傲。“ICU的护士很少有空闲时间,这里有很多不能自理的患者,他们的吃喝拉撒都靠护士照护,从命悬一线,到平稳,再到转出ICU,只要能减轻患者痛苦,让他们早日康复,再累也值得。”刘媛丽说。

在重症医学科病房这个生与死的战场上,医护工作者守护的不仅是单独的生命个体,还有背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他们努力延续生命的长度,用笃定与勇气见证着生命的重生。

温暖的坚守

本报记者 李阳

5月1日8时,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换好衣服,戴好圆帽和口罩准备上岗。进入病区前,他们再一次认真清洗双手——上班期间这双手要消毒上百次。

“保温箱里的小生命既顽强又脆弱,做好消毒与防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新生儿科主任李惠芳说。5个保温箱里,是因早产、窒息或羊水吸入导致缺氧、缺血、肺炎等问题的新生儿。每个保温箱旁,放置着监护仪等仪器。

“5床宝宝血氧在呼吸机辅助的情况下仍有波动,气管里分泌物多,注意观察肺部情况。还有两个肺部感染的孩子,谨防呛奶。家庭化病房30床今天要指导家长做袋鼠式护理。”早晨交接班环节,值班人员仔细记录着夜班的重点注意事项。

新生儿每隔3小时就要喝一次奶、换一次尿不湿。护士吕欢一手轻轻托起宝宝的上半身,一手拿着奶瓶给宝宝喂奶。她不时抬头观察血氧,只要数值低于85%,就要停下来让宝宝先呼吸缓劲。喂完奶后她为宝宝轻轻拍嗝,将宝宝放置侧卧位,防止呛奶。每个宝宝进食时间有差异,喝奶量也要遵从医嘱根据体重和热卡核算,加之每日为宝宝换床单、沐浴、抚触,工作量不容小觑。

“快来,21床宝宝血氧数值开始下降,心率也在下降!”值班医生侯明芳、护士温建霞迅速赶到保温箱前,开始进行吸痰。宝宝出生时体重只有1130克,属极低体重早产儿,住院已经1个月,靠胃管喂养,体重长到1450g,2天后才开始经口喂养,因吞咽反射不协调,发生了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超过30秒就会引发脑损伤,2人用最快的速度默契配合,频繁切换着给宝宝供氧和吸痰的操作,直至转危为安。

早已过了午饭时间,几个人才开始轮换着吃饭。护士李欣揭开外卖饭盒时,面条早已坨在一起,她笑笑:“我们晚吃一会儿不要紧,小宝宝可等不及。”

中午接到电话后就赶忙来医院接孙子的老周,看到护士从病区抱出康复的宝宝,乐得合不拢嘴,激动地说道:“娃娃因为黄疸住了院,这几天全家人的心都一直揪着,感谢妇保院医生和护士的悉心照顾,让我们全家能够过个好节。”

17时许,又有宝宝送进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穿梭在病房,他们与工作同行、与岗位相伴,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守护着每一位幼小的身躯,为新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