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产业兴 生态美 乡风淳

来源:铜川日报

产业兴 生态美 乡风淳

———崖尧村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侧记

本报记者 谢艳素 通讯员 段建军

走进位于印台区印台街道东南部的崖尧村,那里山水相映,绿树成荫,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村庄的整洁与宁静,村民的淳朴与热情,都成为了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崖尧村由崖尧塬区和桥子山区两大板块组成,辖7个村民小组,主导产业为苹果、花椒以及养殖、光伏等。近年来,该村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借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之强劲东风,按照区域化、差异化、分步走的思路,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同时,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壮美画卷,让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更加熠熠生辉。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按照差异化发展思路,在崖尧塬区主打苹果产业,在桥子山区则发展以花椒为主的干杂果产业。同时,村上先后实施了生态移动果园、果品储藏、生猪肉牛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特别是生态移动果园采用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果树基质栽培以及水肥一体化滴灌等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技术,可按不同季节将这些传统果品“搬”进大棚,真正实现了高产量、高效益。为增加群众收入,村上引导、鼓励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以及凡能利用的空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如今,在崖尧村,随处可见既能扮靓家园,又能带来收入的葡萄架。一位村民自豪地介绍,村上现有葡萄架120个,户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和谐乡村

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围绕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先后实施了自来水入户、道路硬化修缮、文化广场修建、路灯修复、巷道墙体花园栅栏安装等项目。同时,充分利用村庄公共空间,大力开展“五小”建设,积极打造“点上出精品,线上出风景,面上显活力”的生态宜居示范村。目前,全村打造小广场7个,小菜园20个,小树林11个,小花园5个,小游园2个。推行垃圾分类、雨污分流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四级联手有效处置制度。全村现有垃圾收集台7个,投放垃圾箱60个,完成了农户卫生水厕改造290户,实施了雨污分流项目,让雨水灌溉移动果园,而污水得到集中处理,村容村貌不断向好。村上成功入选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持续深化乡村治理 切实推进“三治”融合

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探索高效服务群众新路子。编制崖尧村《便民服务指南》,实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确保精细化服务落细、落实、落好。推行“531”立体网格化治理和乡村振兴积分制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切实促进“三治”融合。为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配合法治教育地蓬勃开展,规划建设了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该基地整体规划分为法治文化长廊、宪法广场、法治综合体验区三个功能区;建设内容涵盖法治史、宪法专栏、警醒标语、各类法治游戏等,其中法治文化长廊以村居巷道为基础,以墙体彩绘和廊架专栏为载体,在保证群众生活便利的前提下,将法治文化融入村民生活中;法治综合体验区全长350米,在保留了乡村生活气息的同时,通过答题游戏、普法课堂、自甘风险等游戏,让群众对法治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宪法广场是群众日常散步聚集的主要场地,其设有法槌、天平等法治物品展台,宪法墙、文化石墙等,展现了法律的庄严。目前,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已成为崖尧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我们崖尧村变化很大,这变化不光是产业和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群众的精神面貌,其中的秘诀是我们坚持了‘两手抓’,即抓群众鼓钱袋子和村庄换新颜,抓乡村的有效治理,包括群众理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把美好蓝图化为现实,才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稳步地提升!”村党支部书记苏战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