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 留情于诗 辉耀万古

来源:铜川日报

留情于诗 辉耀万古

耀州中学高二年级(9)班 王少杰

三千年诗韵,吟唱着我大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与历史。在这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荡的情感,人们说诗词便孕育其中,而我要说:“以三千年诗词写五千年往事,则五千年皆诗。”既然都具有真情实感,便不分彼此。

何为诗?声韵美者为诗。撇去意境与情感,有的诗词只初读,便使人思考良久,念念不忘。“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在“雄”“洞”“耸”“中”“同”“重”的平仄交错间,便可使人豪气顿生。不是说贺铸的这首《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没有意境与情感,“少年侠气”作意境,结尽五都之雄,可谓情感豪放,但对于初读者来说,只平仄韵律,就可让人心生豪迈,对词意有一二了解。还有李清照在《点绛唇·蹴罢秋千》中,“溜”“羞走”“回首”“嗅”,一气呵成,只几字几声,便可让人看到一位正处妙龄的女子一抹娇羞可爱之态。更有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诗中“钟”“浓”“蓉”“重”四个韵脚,使诗人的思念之情逐渐增多,回味无穷。诗词之声韵之美,并非拘于一处,有豪放之美,有婉约之美,更有思念之美。不同的声韵使人可以体会到不同的诗意。

何为诗?意境别者为诗。此意境之别,并非侧重于和大部分诗选择不同的意境,而是重于将寻常意境以不寻常的方式表达,但若有人善于发现独一无二之意境也是极好。黄河、长江、明月、太阳,此等皆为常见的物之意境,且作诗词巨多,但为何有的泯于众人,有的却传唱千古呢?便是出发点不同,奠定的诗词基调不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诗词,开篇便是“黄河”“长江”,更借此表现出恢宏大气、豪迈之感,使人精神抖擞。黄河、长江本就气势磅礴,所以诗中体现的气势之最磅礴,便可为一方佳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月之人,若将时光之流逝、人间之离合、至亲之思念写到极致,让人一读便对诗中情感明了且信任不疑,便为一方佳作。所谓意境,便是诗人词人寄托自己情感的工具,经过三千年沉淀,所以让人一想起或提起一件事物,便知道对方心中所念。但说到底,不论是声韵还是意境,都是诗人情感抒发的铺垫。

何为诗?情感实者为诗。具有真情实感的诗,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我暑假登了一趟太白山,也是亲身体会到了太白笔下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亲涉大爷海,杖指拔仙台,确实苦哉!乐哉!有了真情实感之诗,每当读诗之人情到浓时,便会不觉流露。忧伤时“仁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开心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怀古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叹离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等皆为一方佳作,情到浓时自然流露。

当集声韵、意境、情感为一诗时,此诗便可前推五百年,下压五百年,如那序中滕王阁。

诗词一道,实非小道。它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兴衰,每个朝代的荣辱。作为华夏书生,要会读诗、品诗、爱诗,最后沐先贤之辉光,学习写诗。将自己的情感寄于诗,诗自会留情于史,纵不为人所知,亦可如星光,独自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