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森林城市 | 宜君:践行生态文明 守护“绿色家底”

来源:铜川日报

20240315074829881-77-c4cff.jpg

宜君:践行生态文明 守护“绿色家底”

本报记者 朱红卫

走进宜君,处处青山环抱,绿树成荫。登顶龙山公园,向远眺,青山巍巍、满目苍翠;深呼吸,负氧离子、沁人心脾。眼前的青山、碧水、山林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绿韵宜君“千里江山图”。

宜君县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结合部,林地面积139万亩,森林面积125.14万亩,森林覆盖率55.18%,植被覆盖率91.8%,被誉为秦岭以北最大的一叶“绿肺”。近年来,宜君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先后荣获全省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通过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精心守护,宜君的“绿色版图”越来越大,“绿色家底”越来越厚,“绿色名片”越来越靓。

健全机制,构建护绿“网格图”。宜君县以林长制为总揽,强化林草资源监管,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全县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811名,聘用护林员442人,划定管护网格442个,形成了县级林长包乡镇、镇办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入网格的分区责任体系,创建林长制示范镇5个、示范村10个,实现从“林长制”到“林长治”。同时,制定了林长制联席会议、运转模式、督查问效、信息公开、林长巡林等6项制度,建立了“林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督察长+护林员”协同机制,完善了涉嫌犯罪案件移交、联合培训、普法宣传、案件会商、执法协作工作机制,形成了行政履职、刑事打击与检察监督同向发力,同心“护绿”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加强管理,夯实护绿“责任链”。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县林长办制定印发《宜君县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管理办法(试行)》《宜君县集体森林资源管护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林草资源监管工作的通知》《持续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制度和文件。全面落实县、镇、村三级林长森林资源保护的主体责任,制作《林长名片卡》《生态护林员名片卡》,压紧压实林长巡林、督导、落实等责任链条,县级林长率先垂范深入责任区开展巡林工作。强化生态护林员管理,将生态护林员管理纳入林长制考核,抓实选聘、培训、考核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护林员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中“前哨”和“探头”的作用,借助联动管理系统APP进行日常巡护,做到“山头有人巡、后台有人盯、成效有人问”,不断夯实森林资源保护基础。

强化举措,筑牢护绿“安全墙”。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森林违法图斑排查整治,坚决防止侵占林地、盗采盗伐、乱砍滥伐、野外违规用火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发生,今年以来共发现查处涉林违法案件17起,形成了有效震慑。严防森林火灾,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人防、物防、技防和智防齐发力,加快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火源管控、隐患排查、群防群治,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综合防控和科学扑火能力,切实筑牢护林防火安全屏障。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各项措施,持续做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面积2.35万亩,检验各类苗木600万株。完成全县封山禁牧区矢量数据,封禁面积133.57万亩。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标志,挂牌保护古树288棵。在春季乡村绿化过程中,更加注重后期管理和抚育,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110场次,培训人员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现场解答释疑110人次,有效提升群众护绿意识。

碧水青山应日辉,绿韵宜君谱新篇。如今,宜君大地爱绿、护绿已成为全民参与的新风尚,“只此青绿”的生态宜君新画卷正在有序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