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矿区看变化 | 探访智能矿井 体验科技创新

来源:铜川日报

探访智能矿井 体验科技创新

——看玉华煤矿的“三个转变”

本报记者 田易轩

什么是智能化矿井?

4月8日,记者怀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答案的探求,走进了铜川矿业公司玉华煤矿。

在这里,千眼系统作为煤矿的“智慧大脑”,将两百余个分布于地面井下的摄像头巧妙地联结在一起,犹如千只明亮的眼睛,共同注视着矿山的每一个角落。操控者目光如炬,细致入微地观察着每一处细节,确保安全生产的每一项指令和行动都尽在掌握。

技术员左炳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的笑容,满怀激情地介绍道:“如今,物联网、云平台、5G、AR、VR、AI等前沿技术已在这里落地生根,我们的矿井全面步入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纪元。”

据了解,玉华煤矿始终秉持着“科技引领、工作创新”的核心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智能化矿井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矿工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矿井的安全管理、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实现了智能强安、减员增效的目标。

2023年3月,经过陕西煤业的严格验收和高度评价,玉华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成果显著,达到了Ⅱ类智能化矿井中级标准。同年9月,陕西煤业下发了关于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管理考核办法,玉华煤矿积极响应,对照考核办法中的评分标准,采用智能化Ⅱ类煤矿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自查评价和提升改进。2023年11月,玉华煤矿通过了陕西煤业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检查,被评定为Ⅱ类智能化矿井优良等级。


“劳动密集”向“精简高效”转变

“千眼”系统远程操控

记者细致观察了2404智能化综放工作面集控中心的每一块屏幕,在综放、运输等智能化生产系统联合作业下,煤流有序输送到地面进行智能洗选贮装运。与此同时,工作面105台液压支架等设备工作状态被实时传送至集控中心,集控员凭借云计算综合分析结果,科学果断发出生产指令,确保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运行。

在井巷深处,综采队的职工王江江,一位生于1988年的青年矿工,正亲身感受着智能化矿井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自2009年从事煤矿工作以来,王江江已在生产一线辛勤工作了整整15个年头。回首往昔,他感慨万分:“过去,光是进入工作面的路程就得耗费半个多小时。现在,随着生产智能化的实现,我们在集控中心就能操作设备,真是既省人力又安全,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王江江特别提到了工作面上的液压支架。他说:“以前调整这些支架,得费力气逐台手动操控,现在有了支架电液控技术,一个遥控就能控制十多台支架作出动作,这不仅提高了作业安全保障,还节省了2名支架工的人力。”

2021年玉华煤矿在井下建立了5G网络基站,实现了井上下的信息互联互通。技术员左炳介绍道:“以前,在井下相互联系,我们需要先打电话到固定座机,然后再派人去传达信息。现在有了5G网络,可以通过防爆手机随时进行语音视频联系,智能管理实现了信息无线高速传输。”


“盯紧看牢”向“智能强安”转变

VR技术安全培训

在玉华煤矿信息监控调度指挥中心,技术员左炳介绍道:“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2404工作面的应用,实现了多项智能化监测功能。该系统能够智能监测液压支架护帮状态,确保支架的稳固与安全。同时,还能监测采煤机割煤时前滚筒护帮板的状态,有效预防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隐患。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该系统还具备区域进入智能识别功能。通过AI视频识别技术,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工作面采煤机运行范围内、转载机、胶带输送机尾处的人员进入情况。一旦识别发现有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系统会立即触发语音报警并及时停机,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

玉华煤矿信息监控调度指挥中心的先进技术应用,展示了现代科技与煤炭行业的深度融合。记者在屏幕上看到,6KV变电所巡检机器人能够准确监测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还能诊断设备运行工况,这对于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预防事故至关重要。机器人将这些实时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监控人员能够迅速了解井下的安全状况,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超前防范设备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传统的设备巡检工作往往需要职工亲自到现场检查设备,机器人的应用使得操作员可以在安全环境中通过鼠标控制完成工作,实现无人值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巡检的效率和质量。”技术员左炳说。

玉华煤矿还将VR技术融入安全培训。用科技手段为职工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与“主动式”的培训平台。“现在,只需戴上头显、手握摇柄,便能进入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等虚拟场景,亲身体验岗位技能实操考核及避险自救等应急培训。”综采队工人王江江说。据了解,VR系统结合了虚拟现实与三维仿真技术,真实还原了地面井下作业场景,职工可通过输入设备与场景中的物体互动,获得实时反馈。该系统涵盖了基础、设备、工种、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内容,为职工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的安全培训体验。


“过程管控”向“精细管理”转变

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

该矿宣传部部长朱建锋赞叹道:“工作环境越来越好,行人通道平整坚实,智能生产、文明生产既干净又整洁。井下超市、移动餐车、直饮水站和医疗保健点的设立方便了职工。候车点内别出心裁,油桶改装成的座椅既实用又舒适,让这里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温暖。副井底人车场、892候车站等井下运输交通枢纽的打造连接各方四通八达,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全方位展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矿井建设成果。”

据了解,玉华煤矿在科技赋能方面也不遗余力,系统巷道内广泛应用了智能自动风门、传感喷雾、无线网络等先进装置,还设立了顶板、围岩、微震、通风等智能监测系统,为安全管理提供了“千里眼、顺风耳”。此外,还注重精细管理的落实落细,主要巷道应用智能照明系统,实现了“人来灯亮、车走灯熄”的节能效果。建立了标准化水仓,并以硬化、压花等方式铺装行人侧路面,应用了自制淋水收集器,确保系统巷道的整洁畅通。

“玉华煤矿在标准化提升、精细化管理上的转变不仅让职工切实享受到了更好的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使得安全环境得以大幅提升。”技术员左炳告诉记者。

据了解,智能化项目的推进中,提质增效成果在各专业领域均得到了充分体现。综采生产班组能够减少10人,智能快速掘进减少9人,依靠无人值守减少3人。减员增效,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感,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推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的纵深推进,玉华煤矿以高水平安全、高效能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为牢固。一方面,依托智能化建设释放优质产能,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生产工效,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效率效益的提升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对职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上。

记者手记:

矿山生产技术革新日新月异,记者通过“千眼”系统看到,应用“4G+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了100G高速光纤环网与井上、井下无线网络,实现了语音、视频、数据业务的快速传输,为智能化矿山铺就了通信“高速公路”。

此外,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得到成功应用,已安装在变电所、胶带巷等关键区域,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巡检,大幅提升了巡检安全与效率。

同时,矿井不断推进“机械化减人”理念,增添新装备,运用新技术改变作业方式。矿用巷道修复机、防爆无轨胶轮车、单轨吊、装载机、远距离喷浆机、矿用液压锚杆钻车等装备的投用,均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水平,实现了岗位作业的安全高效。

一代代矿山工作者在千尺井巷默默奉献,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玉华煤矿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一点一滴地汇聚起推动煤矿事业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玉华煤矿才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