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目标鼓干劲 强化措施抓落实 | 紧盯主责主业抓落实 优化财政管理求突破

来源:铜川日报

紧盯主责主业抓落实 优化财政管理求突破

市财政局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深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牢牢把握“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基调和特点,紧扣“六大战略”“三大产业集群”,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紧盯“收、支、管、防”等抓落实、求突破,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紧盯财政收支抓落实,力争在保障能力上突破求进。围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02亿元,较上年增长3.5%的目标任务,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重点税源行业,加强研判调度,完善征管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围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6.88亿元的目标,力争完成调整预算的95%以上,并积极争取更好的结果。围绕落实优先保“三保”和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编制年初预算,优先保障“三保”、政府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重点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论坛、节庆、会议费、培训费等项目支出,市本级2024年预算编制压缩部门公用经费10%。围绕政策优化和机制改革,拓宽过紧日子评估覆盖范围,将评估结果同预算安排结合起来,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降低政府运转成本和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需求。

紧盯产业转型抓落实,力争在创新发展上突破求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助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三项改革”成果转化。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推进重点产业链集聚成势,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做好西延高铁、海绵城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等重大项目建设保障,促进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加强财政金融协调联动,健全政银联动机制,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一体化规范化运营,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加强政银担合作,新增农业担保资金3亿元,较上年增长15%,推动农担业务提质增效扩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稳步提高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扎实落实中小微企业报价评审优惠,大力推行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紧盯惠民实事抓落实,力争在民生账单上突破求进。聚焦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对照政策标准、受众范围应保尽保,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对标“三保”预算编制要求,夯实各级各部门“三保”责任,全市共安排“三保”预算61.57亿元。加强对区县“三保”预算审核,动态监控“三保”支出、库款保障水平等关键指标,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加强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及时更新完善市级纳入补贴项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安全规范发放到位。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期货+保险”、价格指数等创新试点险种,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着力满足农业生产风险保障需求。

紧盯政策导向抓落实,力争在资金争取上突破求进。抢抓中省政策机遇,深入研究中省财政政策,聚焦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积极协同发改等部门全力争取增发国债资金;聚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加强沟通协调,全力争取政府债券资金额度,加快债券项目评审发行,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聚焦中省专项资金,今年以来,市财政局深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牢牢把握“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财政政策基调和特点,紧扣“六大战略”“三大产业集群”,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紧盯“收、支、管、防”等抓落实、求突破,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紧盯财政收支抓落实,力争在保障能力上突破求进。围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02亿元,较上年增长3.5%的目标任务,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重点税源行业,加强研判调度,完善征管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围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6.88亿元的目标,力争完成调整预算的95%以上,并积极争取更好的结果。围绕落实优先保“三保”和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编制年初预算,优先保障“三保”、政府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严格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重点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论坛、节庆、会议费、培训费等项目支出,市本级2024年预算编制压缩部门公用经费10%。围绕政策优化和机制改革,拓宽过紧日子评估覆盖范围,将评估结果同预算安排结合起来,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降低政府运转成本和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全力保障重点支出需求。

紧盯产业转型抓落实,力争在创新发展上突破求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助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三项改革”成果转化。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推进重点产业链集聚成势,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做好西延高铁、海绵城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等重大项目建设保障,促进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加强财政金融协调联动,健全政银联动机制,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一体化规范化运营,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加强政银担合作,新增农业担保资金3亿元,较上年增长15%,推动农担业务提质增效扩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稳步提高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扎实落实中小微企业报价评审优惠,大力推行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紧盯惠民实事抓落实,力争在民生账单上突破求进。聚焦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对照政策标准、受众范围应保尽保,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对标“三保”预算编制要求,夯实各级各部门“三保”责任,全市共安排“三保”预算61.57亿元。加强对区县“三保”预算审核,动态监控“三保”支出、库款保障水平等关键指标,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加强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及时更新完善市级纳入补贴项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安全规范发放到位。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期货+保险”、价格指数等创新试点险种,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着力满足农业生产风险保障需求。

紧盯政策导向抓落实,力争在资金争取上突破求进。抢抓中省政策机遇,深入研究中省财政政策,聚焦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积极协同发改等部门全力争取增发国债资金;聚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加强沟通协调,全力争取政府债券资金额度,加快债券项目评审发行,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拉动作用;聚焦中省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