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故事 | 铜川药王山“龟蛇”碑的故事

来源:铜川日报

铜川药王山“龟蛇”碑的故事

董剑华

铜川药王山因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此修行著述而名扬天下。药王山上石刻很多,既有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的隋唐摩崖造像,又有内涵丰富、弥足珍贵的北魏至唐代造像碑。其中“龟蛇”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山石刻”中著名的碑石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龟蛇”二字碑,现存于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南庵碑廊内。此通碑石漆黑发亮,高204厘米,宽70厘米,厚25厘米。蟠首龟座,碑身正中阴刻“龟蛇”两个硕大字样,每字约半米见方。二字属于典型的象形文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书画同源的传统。

“龟”字恰似一只向上爬行的乌龟,“蛇”字宛如一条扭曲盘着的长蛇,一笔而就,活灵活现,堪称神来之笔。

“龟蛇”二字碑是元代道观所立,由著名道士谭真君所书。后因残损,明朝正统十三年由耀州知州李芳,同知丘纯重刻。

说起谭真君,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全真七子”。看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人想必都知道。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分别是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排行老三的谭处端也就是此处撰字的谭真君。

谭处端(1123—1185)原名玉,字伯玉。后改名为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此人是个擅长书法和颇具功力的道士。他得过病,史书上说“素患风痹,药石不能治。”此病就是现今我们所说的“麻风病”。王重阳在山东传道时,给他看好了病。因为有缘,谭处端便拜王重阳为师。

谭真君博学多知,喜好书法,擅长草隶。平时好书“龟蛇”二字,久久为功,便将这二字写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药王”孙思邈不仅是医药学家,也是唐代著名道士,宋徽宗曾敕封他为“妙应真人”,历来被道、儒、佛三家所尊重。可以说,孙思邈生活过的药王山就是一处道教圣地,天下道士云集,鼎盛一时。元代统治者推崇全真教,全盛时期号称道徒百万。全真教选择药王山南庵作为渭北的重要道场也就自然而然了。作为道士的谭处端来此修炼,并在南庵亲自栽种了七颗形似北斗七星的柏树。平日里,他写写画画,神奇的“龟蛇”二字便在晨钟暮鼓中诞生了。

“龟蛇”二字碑作为全国不可多得的碑石珍品,从古至今,社会各界喜爱它的人士就把其拓片请回家奉为书法神品。为保护碑石,管理人员将其用玻璃罩起来。若想再得此拓片,那就着实不易了。

同时,我国传统以北方为后方,所以“龟蛇”二字有“志心崇奉,镇宅避恶”之说,含有以正压邪之意。所以,人们便以其拓片作为“镇宅符”、镇宅宝。另外,“龟”与“蛇”因其动物特性,还体现了道家尊崇的“阴”与“阳”,“静”与“动”等学说理论。一通石碑,镌刻着千年历史风云,历经沧桑,此后还将继续讲述那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