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药王孙思邈

来源:铜川日报

药王孙思邈

张启锋

20240318090411353-8-ff377.jpg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北周武帝宇文邕征讨北齐时,孙思邈的祖父孙融投奔宇文邕,举家迁往长安。孙融深得武帝宇文邕赏识,拜太子洗马,辅佐太子宇文赟。宇文赟继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北周国势日渐衰落,孙融痛心疾首,举家隐居太白山中。父亲孙孝冰,志向高远,因时运不济,做了县令之类的小官。隋朝建立前夕,全家迁居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原村。孙孝冰娶孝雷村羌人之女雷氏,生孙思邈。

孙思邈七岁入学,日诵千余言,在耀州区孙原故里至今还留有他幼年读书时的遗迹。孙思邈自幼多病,常寻医看病,耗尽家资。长大后,他立志学医,常为邻里乡亲医治疾病。孙思邈聪慧好学,20岁时就熟知庄、老及百家之说,名满乡里,当时朝廷征他为国子博士,孙思邈称疾不起,常游走于太白山、终南山一带,行医采药,治病救人,由于医术高超,被时人誉为“神医”。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李世民闻其声望,召孙思邈到京师长安,欲授其爵位,孙思邈固辞不受。魏征等人编纂五史,恐有遗漏,屡次造访,孙思邈讲起这些历史,犹如目睹。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唐高宗李治召见孙思邈,授予他谏议大夫之职,孙思邈婉言谢绝,只答应留在长安侍驾。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孙思邈因病请归,高宗皇帝特赐良马一匹,让其骑马回家,并安排其住进长安已故鄱阳公主的庄园。孙思邈在长安时,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和卢照邻等人常来慕名拜望,相交甚欢。孙思邈随高宗皇帝前往九成宫,诗人卢照邻留宿于孙思邈住处,因庭院前有一棵病态的梨树,卢照邻为之作《病梨树赋》。卢照邻后患恶疾,久治不愈,向孙思邈讨教:“名医愈疾,其道何如?”孙思邈说,医治疾病要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对症下药,要胆大心细。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验方,他走访收集积累了大量单方验方,系统梳理以前的医学典籍,结合自身行医实践,终著成《千金要方》一书。晚年,他隐居于家乡华原县罄玉山南庵专心著书立说,完成《千金翼方》一书。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孙思邈去世,葬于华原故里祖茔,与祖父孙融、父亲孙孝冰等祖辈葬在一起。遗嘱要求薄葬,不葬明器,祭祀不用牲畜。据说,孙思邈死后一个多月,颜貌不改,遗体入棺,轻如空衣,当时人们十分惊异。

孙思邈一生终身不仕,隐于山野,治病救人,不分贫贱,大医精诚,医德高贵。他潜心研究中医药,著书立说,为我国医学和药物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百科全书,备受世人瞩目。他博学多才,广泛涉猎经史百家,先后为《老子》《庄子》作注,并撰有《福禄论》《会三教论》等。后人尊孙思邈为“药王”,千百年来,全国各地为其建祠立庙,以示纪念,香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