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 | 二月二拜药王 / 张俊英

来源:铜川日报

二月二拜药王

张俊英

每年二月二,我们铜川最热闹的地方当数药王山了。这儿的庙会热闹非凡,前来拜祭药王孙思邈的人络绎不绝!

据记载,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始于唐、盛于宋、完善于明清,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田汉的诗“岩上宫墙下戏场,山南山北柏枝香,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说的就是这个盛况。

药王山位于我市耀州区城东,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每年二月二庙会期间,在太玄古洞前的药王大殿烟雾缭绕,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排队来此敬香,祭拜药王,祈求药王赐福、庇佑。

药王山的摩崖石刻堪称经典,是关中渭北有名的古代石刻艺术。摩崖石刻源自隋唐,现存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分别属于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作品。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形象生动,雕工细腻,线条流畅,表情和蔼可亲,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摸摸爷”是其中一尊,据称他是佛教中的“思维菩萨”。该神像由药王山特有的墨黑磐玉石雕刻而成,其造像神态自然,端详慈悲。这里是去药王山拜药王者必须去的地方,传说摸一摸可治病消灾,为了这一美愿,“摸摸爷”前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药王山的碑林闻名遐迩,被誉为“历史艺术的灿烂明珠”。镇宅的“龟蛇”碑、《魏文朗造像碑》、北魏《姚伯多兄弟造像碑》等等,都堪称镇山之宝。而对于药王山本义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庙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着的《千金宝要》、《海上方》了。

《千金宝要》是宋代郭思辑选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医论、医方及自己临床有效验方,汇编成书。《海上方》为孙思邈搜集民间单方、验方。明隆庆六年秦王朱守中摘选精要刻立于此,价值不菲!

来药王山祭拜之人没有不感叹庙前五通高大石碑上的药方了。西医传入我国较晚,中医几乎就是当时上至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下至草民百姓医佑身体的唯一途径,五通石碑上密密麻麻铭刻着医病良方。我们不得不被古人淡泊名利、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所折服。

药王山因药王孙思邈而得名,药王医术高明的声誉曾经传遍都城长安,但他一生专心行医、淡泊名利。据载,隋文帝时曾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也要授他爵位,唐高宗让他做谏议大夫,他都一一谢绝。最可贵的是药王非常注重医学道德的修养,在他的《千金要方》一书中,首列“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二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德文献专论,是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医技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他不分贵贱贫富,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的这种纯厚而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论在当时、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至诚至贵的!

据说,有一年瘟疫肆虐,药王昼夜问诊,后来实在不能一一诊治,就派匠人把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山门前,让人随意传抄。在这位可敬的古人面前,不知要让多少称之为大夫的人汗颜!

清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测药王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101岁。费得道《中国医学史略》,享年120岁以上,马伯英依史论,享年141岁。黄竹斋《医仙妙应孙真人传》推测,享年164-165岁。

人们之所以这样孜孜不倦的研究这位“巍巍堂堂,百代之师”的生卒,是想考证其养生之道的具体做法呢?还是在人们心中,药王当如此健康长寿,表达一种愿望呢?或许二者兼而有吧!

在追求康养的今天,人们也愈加推崇药王的养生之道,药王养生之道的核心是养性,淡泊名利,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保持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

站在远处眺望,绿树丛中殿宇环山,气势壮观。这里拥有规模仅次于黄陵桥山的天然古柏林2000余亩7万多株,莽莽苍苍的古柏四季碧翠、生生不息,也许正是药王伟大人格的一种昭示吧!

大医精诚,药王永垂不朽!

(作者系王益区桃园第二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