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铜川实践 | 老段有本“调解经”

来源:铜川日报

20240227075537989-28-6e337.jpg

老段有本“调解经”

本报记者 郗海琴

“老段,出去说事去啊?”

“对,到西固塬上调解去。”春节刚过,老段又忙活了起来。

老段,名叫段文祥,今年58岁,是印台区广阳镇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用他的话来说,“广阳的沟沟湾湾没有我没去过的。”老段是土生土长的广阳人,对十里八村的村风村俗了如指掌,他还干过15年的基层工作,劝人说情自有一套。2021年6月,老段被推荐为广阳镇专职人民调解员。

说起段文祥,有些乡亲不以为然地说:“这就是个管鸡毛蒜皮事的人。”但段文祥却认为调解没有那么简单,“要能说到人心坎去,才能让人信服,矛盾才能最终解决。”对于如何把话说到人心坎,把事做得让人信服,老段总结了一套“调解经”。

心中有“秤” 调解不慌

在老段看来,人民调解员有多重身份,有时是邻里间的“和事佬”,有时是公家和私家的“中间人”,有时是家庭矛盾的“说理人”。不论哪一种身份,心中都要有一杆“公平公正”的秤。“你不能向着任何一方,只有坚持公平、公正,才能真正解决矛盾。”谈起调解的经验,老段话多了起来,“关键要找双方矛盾的平衡点。”

2022年,印台区某建设开发公司的水管破裂导致广阳镇胜利村四处民房地基下沉。该案件因4户村民对法院判决的赔偿金额不满,事情一直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段文祥接手时,双方互不相让。“这个案子,一头连着企业,一头牵着村民。”段文祥回忆说,“一方想按农村标准赔偿,一方想按城里标准赔偿。”对于四户村民不合理的赔偿要求,段文祥直接怼到:“给你赔套北京城的房更好,可惜你家房没盖在北京城。”这话说完,连四户村民都忍不住笑了。对于某公司,段文祥则算了笔经济账,“咱不说赔多少,就按现在的工价、材料价,你给人另外找地盖个一样的要花多少钱?”最终,在段文祥的说和下,双方取了法院赔偿金额和市场价格的中间数达成和解。调解结束后,得到赔偿的村民非要拉着段文祥吃饭,段文祥拒绝后,村民对段文祥说,“谢谢你,要不是你,不知道这事啥时候才能解决。”

“借力”打力 调解不难

“咱生在这,长在这,人熟,事熟,风俗也熟。”老段毫不遮掩自己在矛盾调解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让老段能“借力”调解,调解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解决双方矛盾,每次调解前老段总会下功夫打听了解。矛盾双方和谁的关系比较好?村里谁的威望比较高?双方的亲朋好友是谁?自己的关系能不能搭上话?村干部能不能帮上忙等,如此梳理一番,总会找到矛盾调解的“借力点”。

2023年春季,郗贾村郗家塬组两户村民因纠纷闹到了镇上。原来,2022年村民郗某在未告知的情况下,为填庄基私自挖走了另一郗姓村民家的果树。另一户郗姓村民直到2023年初回村后才发现,遂向对方索要金额较大的赔偿,双方因此闹得一发不可收。段文祥了解情况后,当天就叫上该村调解员贾井虎、该村村干部、与双方当事人关系较好的同村村民等,一起坐到了村委会。段文祥劝到:“咱不能为这事,让多年邻居变成仇人,大家都让一步,让这个事情过去。”随后段文祥和众人轮番上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仅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两家人和好如初。

说法 说理 说情

“调解中,有人认法,有人认理,有人认情,要随机应变。”这是老段在调解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因此,在老段的办公桌上有各种法律书籍,碰到涉及法律的矛盾,老段就通过翻书,在手机上查,给当事人宣传法律政策。自己实在不懂的就去请教专业律师,弄懂了再讲给当事人。

在农村,因地界问题引发的矛盾十分常见,“三尺巷”的故事是老段处理地界矛盾时常讲起的故事。广阳各村经常有因“低保资格”寻求帮助的村民,遇到这种事,老段向当事人讲国家“应保尽保”的政策,遇到固执己见的就请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专门一条一条对照着讲透彻。“有些村民就是一根筋,其实你将理讲透了,矛盾自然就解决了。”老段认为。因此,他常常将自己调解的案例讲给当事双方听,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启发,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谅解。

老段的“调解经”让他的人民调解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得到了群众和相关部门的认可。2023年,段文祥被评为市级一级人民调解员。采访的最后,老段告诉记者:“新一年,希望自己能够在人民调解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