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 | 正月追肥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424080217579-77-a9782.png

正月追肥

张国军

上班的路边,麦田里星星点点的残雪,犹如一把把白色的化肥,把麦苗映得更加碧绿。庄户人肩上斜勒着车襻,左手拽着套着的小笆斗,右手抓着尿素撒向麦田,落下春天的希望。

没有分田到户时,正月初三开始,生产队就给麦子追返青肥。队长走在庄门口“点化肥喽”一声呼喊,妇女扛着锹,端着瓷盆,两三个男子汉,每人手推车推着3袋碳酸氢铵,朝着指定的田间走去。

给麦子追肥先用锹在麦田里崴一处,再抓把化肥放进去,用脚把口子踩实,不漏气便于麦苗吸收。这样的做法费力费时,后来各家各户弄了根圆圆的“小拐棍”,修成像锹柄似的,上面安上手把,下面装上如横折笔画一样的铁片锹拐,木柄下头顶端削成尖尖的,在麦田里一脚踩下去,棍一拔,露出了一个圆圆的洞,化肥好放又省力。

分田到户后,碳酸氢铵渐渐被尿素取代。要到过年,家家关注天气,只要天气预报有雨雪,天一转阴,户户停下其他事情,推起尿素,带上小笆斗,给麦子撒上返青肥。下雨尿素融化后全渗到地里。下雪像厚厚的棉被盖住麦苗,天气转晴,阳光灿烂,雪和尿素融为一体被麦子吸收。立春过后,雨水充沛,惊蛰到来,鸟吟虫鸣,唤醒麦苗起身、拔节、孕穗,孕育了饱满,丰盈了粮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人要有底蕴,平时学习也要像庄稼追肥一样不能落下。

土地流转以后,我进了城,春节假期里已无麦子追肥,麻将与我无缘,打扑克牌我也不喜欢,干脆读书给自己“追肥”。

每年春节前,我都要准备一本书,留着假期里阅读。去年春节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山河之书》,其中一篇“西域喀什”的文章,把我带进了我国古代西域的新疆塔里木河、叶尔羌河一带。也正是汉武大帝派张骞“通西域”,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等文明才得以不分肤色、国籍地在西域交流和发展。

古代中国人从古西域走向整个亚洲腹地,外国人来到古西域,有北疆草原之路和南疆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又分南、北两路在我国的喀升或者叫喀升噶尔交汇。喀升当时已是驼铃声声,车马飞腾,商品贸易集散至西亚和欧洲,而上海还是海边的一片荒滩。这些客观存在的历史文明,对我而言好比刚进校门的学生一样新鲜,让我对古代西域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博大的地理文化有了新的理解,感到是满满的自信和自豪。

今年春节长假,我读了《北大国学课》第九章饮食——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国学智慧。其中,一节,我们现在人说的“喝茶”,古时候为何讲“吃茶”呢?

传说发现茶、利用茶是神农,也就是我们说的炎帝。他品尝山川田野百草,中毒后用茶解毒,因此断定茶为药草,可见古代人认茶为苦口良药。唐以前吃茶也都采用煎药法,所以古代人称喝茶为“吃茶”,难怪我们盐城有些人现在把“喝茶”仍叫“吃茶”。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活到老学不全。像时常给庄稼追肥一样,增加自己一些国学知识,丰富营养,说起中国历史来扬眉吐气,讲出中国故事来龙飞凤舞,走在放眼世界筑梦未来的大道上,我们步伐自信有力,昂首挺胸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