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前的西夏文化

来源:铜川日报

探秘千年前的西夏文化

本报记者 原玉红 张梦焕

20240128082258096-28-bdf5e.jpg_scale.jpg

绿釉摩羯

20240128082249527-16-7a02c.jpg_scale.jpg

绿釉迦陵频伽

20240128082314514-71-54cd1.png_scale.png

绿釉鸱吻

“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1000多年前,党项族以宁夏一带为核心,建立夏州,第三代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历经十帝,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夏文明。西夏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可谓“三分天下居其一,雄踞西北两百年。”西夏崇佛尚礼,有独特的文字和多元融合的艺术风格,为中原文化之少见。

穿越历史的尘沙,这些1000多年前的辉煌文化以西夏陵出土文物面向世人,讲述那神秘的历史。近日,随着《贺兰山的记忆——西夏陵出土文物展》在耀州窑博物馆展出,再次为人们打开了西夏国的秘境之门。“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此次展览精选一百余件珍贵的西夏陵出土文物,分为西夏历史、西夏陵的营造、西夏陵出土文物三大部分,阐释了西夏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取吐蕃、回鹘、契丹等各民族文化所长,多元文化一体共生的特征。

西夏王陵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史·夏国传》,只记载了9座帝陵的埋葬者和陵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庆王朱栴编撰的《宣德宁夏志》中记载:“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从后世关于这片陵墓的零星记载可以看出,即使是时代相距不远的明朝先民对这段历史也是不甚了解。

真正揭开西夏陵神秘面纱,是从1972年的科学考古发掘开始的。经过长期考古研究,考古工作者确认了9座帝王陵和271座陪葬及小部分陵墓主人身份,并在陵园建筑、规制、装饰、布局等方面有重大发现。从陵墓可以看出,西夏文明糅合汉文化、草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形成新的风格。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夏陵相继出土了珍贵文物,有建材、残碑、泥塑、瓷器等,西夏陵大量使用绿色琉璃和瓷质建材,为唐、宋陵园少见,多用迦陵频伽和莲花图案装饰,折射出佛教对陵园建筑的深刻影响。此次展出的大多数文物来自西夏陵考古出土成果,其中造型精美绝伦的迦陵频伽、绿釉摩羯、绿釉套兽等佛国神灵体现了西夏王室对彼岸世界的期待,精巧的建筑构件展现了西夏人民发达的营造技术,精美的绘画和石刻体现了西夏文明高超的艺术成就,砖瓦碑雕间尽显王陵气派,勾勒出古老的西夏轮廓。

其中,在西夏陵出土的屋脊建筑饰件中绿釉鸱吻非常有看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鸱吻是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装饰物,可以说是中国建筑上的‘避火’神兽,这件鸱吻呈龙首鱼尾状,遍饰鳞纹,施绿釉,釉面光亮。鸱吻形体高大,形象威猛雄壮,显示出当年西夏陵的恢宏气势。”耀州窑博物馆工作人员石琳娜告诉记者。

除了屋脊建筑饰件,出土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破碎且神秘感十足的西夏残碑,也让人眼前一亮。“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是西夏陵之重器,展出的两尊力士志文支座呈长方体,浮雕面部夸张,立眉如角,眉间卷云纹,阔嘴短鼻,利齿朝上,紧握双拳支撑于膝,如负重物。整体造型夸张,风格粗犷,是西夏雕塑典型作品,有很强的地域和时代特色。”石琳娜说道。

在西夏陵出土的瓷器中,白瓷最多,青瓷次之,在青瓷中也发现了耀州窑青瓷的身影,其中牡丹纹、葵花纹等中国传统样式的青瓷便是耀州窑青瓷。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艺术鉴赏家还是普通观众,西夏陵出土文物展都将带给人们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此次展览持续至4月28日,市民朋友可前往耀州窑博物馆探古寻幽,感受西夏文化的雄厚、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