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 ​铜川:优化三项机制 提升“隐形变异”培训整治成效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316080159832-50-abf6a.jpg

铜川:优化三项机制 提升“隐形变异”培训整治成效

本报记者 吴洋凯

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铜川市紧紧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新动向、新情况、新变化,积极转变监管方式,不断完善监管机制,突出“预防、发现、查处”全链条监管,持续开展“隐形变异”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不断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

优化预防机制 压缩违规空间

高位统筹推进。优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助、以县为主”工作机制,将校培治理作为“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七大专项行动之一,以“严查、治乱、取缔、建制”为重点,聚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紧盯目标任务,细化整治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压茬推进。

全员宣传引导。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全员宣传国家“双减”政策,公布“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使用方法及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培训行为,劝导家长和学生抵制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全市中小学校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路径,召开家长会、主题班会,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让“家长不愿补,学生不想补”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全市发布“双减”信息1336条,阅读量超10万次,群众共治意识明显增强。

动态跟踪问效。持续完善“日报告、周汇总、月通报”制度。坚持双减新闻信息制度,及时反馈各区县“双减”工作进展和成效,总结经验、交流做法。坚持工作推进问题周汇总制度,及时掌握区县在推进“双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点,集体会商,推动解决。坚持每月梳理汇总通报各区县“双减”积分情况,夯实区县主体责任,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优化发现机制 畅通举报渠道

畅通投诉渠道。开通举报热线、网上留言板,强化百姓呼声、局长信箱收集整理,制作随手拍二维码,通过新闻媒体、公众号等平台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让群众成为发现案源、反馈问题的“末端触角”。对相关投诉举报线索,建立统一受理、即时分办、核查处置、结果反馈“四个闭环”,逐件编号登记,实施台账管理,全年累计接收处理群众举报线索50余条。

健全网格管理。依靠社会监督力量,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学生家长,组建51人的市县两级社会监督员队伍,利用526个社区管理网格建立网格常态化走访巡查制度,按照“网格发现、街道派单、部门受理、结果反馈”的模式,紧盯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9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形成“一人包一段、条块连成片”的网格化监督格局,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形成群防群治的监督机制,确保“双减”工作监督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优化查处机制 强化警示震慑

建立以部门联合执法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日常监管为基础的查处机制,对违规培训零容忍。2023年,市、区县两级开展联合督查18次,暗访督查累计排查57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5份,对11家无证机构下发停办通知书,对负责人进行约谈,清退学生费用和教师工资。

强化专题暗访。组织市场监管、公安工作人员开展市级暗访巡查,根据新闻线索和举报信息,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不间断对全市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零容忍”的暗访大督查,对违规培训形成震慑效应。强化常态督察,联合市场监管、科技、体育、文广旅、消防、公安等部门,围绕数据稽核、平安消费、安全守护、“监管护苗”等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建立问题清单及销号制度,对区县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进行综合督导并通报,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落实落细。强化日常巡查,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点制度,协同属地办事处,安排网格员对培训机构重点关注。实施监管每日打卡考勤制度,重点整治违规培训、隐形变异培训,及时查处,将违规变异培训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