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深化调查研究 破解“关键小事”

来源:铜川日报

20231009150137956-64-83a3a.jpg

深化调查研究 破解“关键小事”

本报记者 杨婷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措施,面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任务重的特点,紧扣影响改革发展的“具体问题”和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服务群众一线、化解矛盾一线,调研了解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调研“标尺”,以群众的呼声、需求、满意为导向,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深化用好“一线工作法”

“四下基层”的关键,就在于领导干部要下访为群众解忧愁、办实事。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察实情,走到田间地头,迈进群众家门,全面掌握基层第一手情况。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研究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查找方法、制定对策。

王益区在调研检视中以解决企业的诉求和问题为导向,改变“多表申请、多窗受理、多次跑动、串联审批”的传统办理模式,积极推进“证照联办”改革,市场经营主体在办理营业执照登记时,一并申请办理相关经营许可事项,激发市场活力,让群众少跑路。改革后,市场经营主体提交材料压减70%,办理时限压缩40%。

市文旅局围绕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肠梗阻”难题,确定了“创新宣传形式,提升铜川影响力”“公共文化场馆高质量免费开放的思考”等调研课题26个。班子成员采取面对面与游客群众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错峰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有效满足群众需求问题,对铜川剧院、铜川体育馆等大型文体设施建设和图书馆空间进行改造,市县文、图两馆全部达到三级馆以上标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率100%,千人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97.3㎡,实现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跨越式发展。

调查研究直奔问题去

深化调查研究,就要带着问题、奔着问题去,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发力,着力解决一批民心所盼、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耀州区聚焦城市基层党建“服务不细”难题,深度融入、联动发力,引导多种服务资源汇聚社区、各方治理力量下沉基层,推动构建多元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规范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人员组成、议事规则、职责任务,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协商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目前共有105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双向服务清单”。天宝滩社区党委细化服务措施,在辖区每栋居民楼前都设置了便民服务栏,群众需要解决问题时,只需要看一眼便民栏就知道该找谁解决问题。解放社区打造“线上+脚下”为民服务新模式,通过设立社区热线电话,“线上”答疑解惑,“脚下”入户帮助,先后解决有关养老保险缴纳、管道老化漏水等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63件。

印台区陈炉镇回应群众呼声,在各村道路坡陡、弯多、弯急、出行人数多的高危路段设置“过往大车增多 注意出行安全”字样安全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段,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社会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为持续推进13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市人社局变“问题清单”为“责任清单”,为2023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截至目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累计接受就业创业服务3680人次,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372人次,100%落实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131”服务。

“小切口”关联“大民生”

群众之事无小事,都是关系人心向背的大事,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要事。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从“小切口”入手,撬动基层群众的“大民生”。

宜君县宜阳街道办在梳理问题中积极采纳有益建议,依托花溪谷、龙山公园、龟山公园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一系列优势资源,在辖区内发展“旅游+”经济,通过旧房改造,闲置房盘活利用等形式共修建民宿30处,特色餐饮农家乐20家。

耀州区王家砭村党委认识到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实不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一定要在为民造福的“关键小事”上下真功夫,切实把全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村委班子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成了四组至二组硬化道路800米,全村村内巷道已全部完成水泥硬化,实施村内巷道照明路灯改造,使用绿色环保节能的太阳能路灯,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实事,让王家砭村群众感受到了主题教育以来的新变化。

路畅产业兴。新区正阳路街道陈坪村作为“铜川樱桃第一村”,道路交通对该村的产业振兴至关重要。曾经狭窄不平的乡村道路,制约着樱桃产业的发展。市建设集团积极对接,主动参与,为陈坪村改造村级道路约12公里,惠及1036户3135人,带动周边5500余亩农田种植,为陈坪村产业发展提供交通便利,为村民增收注入活力动力,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用惠民实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这仅是市建设集团打造城乡路网“微循环”的一个缩影。

“二、三组饮水管网需要改造!”“四、五组巷道硬化、雨污分流项目要加快实施!”“如何依托周陵国家农业园区,结合周陵村现有产业,不断做强周陵樱桃、做优樱桃民宿、做好乡村休闲文旅等产业?”……

一个个需要破解的问题摆在党员干部面前。印台区红土镇镇、村两级班子形成问题清单,制定销号时限,压茬推进。

周陵村党总支书记纪建国告诉记者:“今年咱们村集体经济累计达55万元。实施了四、五组巷道硬化、雨污分流项目,二、三组饮水管网完成了改造,安装维修了一组至八组路灯190盏,确定要为群众办的27件实事全部办理到位。”

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化调查研究中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沉到一线,扑下身子,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让每一位群众的心愿、每一条群众建议、每一项群众诉求都能被听见、被看见、被落实、被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