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 印台区:中央厨房“烹”出产业大餐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807073836243-91-62a95.png_scale.png

印台区:中央厨房“烹”出产业大餐

本报记者 郭颖

近日,印台区第一家中央厨房开门营业,“菜篮子”加工产品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区域产业迭代升级。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近期,印台区持续深化苏陕协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调查研究,引进中央厨房项目,实施“中央厨房+”的配餐新模式,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助餐服务网络,着力打造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样板。

引进配餐新模式,抢占发展新风口

中央厨房作为生产预制菜的“后厨”,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场餐桌,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重要载体。

印台区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有优质的农产品和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具备建设中央厨房项目优势。印台区抢抓机遇,瞄准预制菜产业这一新风口,打造专业供餐基地,嵌入印台区产业发展链条。

快马加鞭建项目。印台区城关村中央厨房项目作为苏陕协作典型项目,于5月11日立项,6月20日进行招投标,7月10日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59.88万元,其中苏陕协作项目资金100万元,其余部分为自筹。目前项目已竣工,并开始试营业。项目配备生产加工、自动包装等设备,以及通风、灭菌系统、安全防护配套等设施,打造印台区第一个以预制菜加工为主的中央厨房。

为了促进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城关街道还积极申报印亭协作资金,向该项目注入资金30万元,完善冷链物流系统,解决在建设过程中的设备采购、物流搬运、仓储等问题。同时,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加工食材、全热链配送式服务,满足社区、小型家庭等营养、快速的就餐需求以及餐饮企业的菜品需求。

企业“保姆式”托管,为百姓办“食”事

12月1日,上午10时,印台区中央厨房里,炉火正旺,饭香四溢。切菜、烹饪、装车、配送……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舌尖上的幸福”由此产出。

85岁姜林阁是印台区城关村中央厨房饭菜的忠实粉丝,“饭菜花样多了、味道更可口了,我们老年人吃了暖胃更暖心。”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印台区城关村中央厨房项目由第三方企业“保姆式”托管,与城关村组成利益联合体,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目前我们配备了专业厨师、面点师等,引入预制菜自动化生产线,根据不同群体的饮食喜好,制定每周菜谱,讲究营养搭配,不断改良饭菜品质、产品质量。”印台区城关村中央厨房第三方企业运营负责人邱雁说,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积极做好食材可追溯、统一采购、安全加工,全过程严把卫生关、质量关。

助餐服务还需“多点开花”,第一阶段覆盖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幸福餐桌,通过统一配送,解决60岁以上老年人用餐问题。第二阶段成品菜供应,为全区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医院、餐饮店提供半成品蔬菜,进一步扩大规模。第三阶段走进居民小区,在人口密集和较大一些的小区内投放冷藏柜供应半成品预制菜,为生活节奏较快的上班族解决居家“一人食”问题。第四阶段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逐步向外省市推广,通过网络平台向外省市推广,进一步拓宽销路发挥联农带农的企业优势。

联农带农,让舌尖产业更多“变现”

城关村作为被印台城区包围的城中村,产业基础薄弱、造血功能不足,经济收入以租赁房屋为主,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印台区城关村中央厨房项目“安家”城关村,苏陕协作建设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该项目发展,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每年该项目运营方向城关村按苏陕协作建设资金的3%进行分红,此后每年以0.5%的比例递增,直到增至5%(5万元);向城关村五组支付商铺租赁费用,第一年、第二年按13元/㎡计算,每年5.5万元,两年后恢复到20元/㎡,每年8.4万元,真正实现了村企互相协助,共同发展。

产业带动劳动力。“中央厨房运转需要劳动力,主要是切切菜、打打杂,我们优先考虑城关村的脱贫户,预计可带动18人就业。”邱雁说。

一方产业,富一方人。该项目可带动周边红土、阿庄、广阳等乡镇,发展订单式种养殖农业,产出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直供“中央厨房”,实现农产品种植销售有保障、加工有着落、产品不滞销,联农带农效益明显。

步入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印台区以中央厨房项目为平台,构建预制菜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连接带动更多上下游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撬动产业联动“新支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