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外婆的土话

来源:铜川日报

外婆的土话

王应波

第一次去妻子的外婆家,她老人家身子硬朗,个头很高,发髻梳拢得一丝不乱,一看就是位爱干净的老人。拉家常时,她和蔼地问:“娃呀,你的官名叫个啥?”我说:“我姓王,叫个应波。”“哦,叫个‘幸福’。”这个岔打得蛮有意思,把一屋子人都逗笑了。我忙纠正说:“不是‘幸福’,是应波。”“啊,叫个‘硬坡’。”我忍不住和大家一起笑了起来。得知我从小身体羸弱,老人家又不停地叮嘱我要把身体忌顾好。她说:“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催命的鬼,这话对不对?”“完全正确,加十分。”我也幽默了一下。

孩子出生后,去外婆家的次数少了,她却总是惦念着我们,惦念着她的重外孙子。孩子刚一出生,外婆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医院,怀抱着胖乎乎的小婴儿,乐得合不拢嘴。外婆笑眯眯地望着我问道:“给娃起了个啥名?”我笑着说:“大名叫丹青,小名叫丹丹。”“噫,只要了一外(个),就够单的了,还在叫个单单。”外婆摇着头叹息说。“婆,是丹丹,不是单单。”妻子连忙解释道。“你看嘛,说来说去还是单单么。”“哈哈哈……”经外婆这么一总结,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每次见面闲聊,外婆总不忘询问我父母兄妹的情况。外婆常对我们说:“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父母把你们从一尺三寸养大,操心受累,娃呀,父母的恩情可不能忘,一辈子都报不完哩。”望着可亲可敬的老人,听着朴实亲切的话语,我们唯有连连点头,心中也时时记着她老人家的教导。

乡下人很厚道,从不吃独食,谁家有了好吃的,都相互串门,端来送去。外婆年事已高,儿女孙辈经常会买些水果糕点孝敬老人,外婆每次只尝一点点,其余的都送给左邻右舍。她说:“自己吃了填坑,别人吃了落名。”吃的人越多,外婆越高兴,在她看来那是留名的好事。

我很乐意去外婆家,听外婆的那些土话,朴实、风趣又富有哲理。外婆不会说“助人者自助”等文雅的话,但她常说“端板凳给别人坐,就是端板凳给自己坐”。外婆不会说成语“孤芳自赏”,但她会说“一村人见不得老王,老王见不得一村人”,如此直白好懂。对于“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外婆说他们是“吃白馍不问小麦价”。对社会上一些紧跟得势、躲避失意的马屁精,外婆说是“跟红避黑”。外婆虽然没文化,但她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和标准来判定人和事。比如:不忘恩德是“有良心”,办事公道是“有天理良心”,恩将仇报是“良心让狗给吃了”,落井下石是“作孽哩”,浪费粮食是“孽锅子满了”。她相信因果报应,常说:“作孽的人,害(有)病不容易好,有灾不容易消,会遭雷公电母报应的,今世不报,下辈子也逃不了。”

每听到外婆的土话,虽然质朴,不够华丽,却将我内心深处的犄角旮旯都彻底清洗了一遍。如今,外婆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想起菩萨心肠的外婆,我不由得双眼湿润了。她老人家那些掏心掏肺的土话,胜过世界上任何灵丹妙药,也让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