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咸汤面

来源:铜川日报

咸汤面

路建军

关中面食种类多不胜数,无非是面条扁圆粗细宽窄不同,汤头咸淡酸辣浓香有别;臊子面出自西岐,裤带面来自咸阳,它们走出了关中,甚至走出国门落户海外。唯有咸汤面偏安耀州,出了耀州,哪怕在铜川其他区县,也几乎不见它的身影。

西安街头,二人碰面,一人言:“咥面去!”问道:“咥啥?”便有一堆面食可供挑拣选择;在耀州绝不会如此麻烦。一人言:“咥面!”答曰:“走!”面只能是咸汤面了。

行二三十步,看见有人排队,跟着就是了。要说在耀州只有一件事需要排队的话,那就是吃咸汤面。这规矩,不知几时有的,只要吃面,就要排队。耀州随处可见卖咸汤面的店家,门店大小不同,人数多少各异。小的店一门一窗,交钱端面,蹲在街边树下吃面;大的饭堂四五张桌子,门口一定会置若干板凳供客人吃面。

没人招呼,等一袋烟的工夫,就轮到你了。

师傅懒得看你,嘴里问道:“大碗小碗?”

几乎在你回答的同时,他便去拿碗。略一迟疑,他便知你是外地来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来,眯缝着看你一眼,补上一句:“大碗十块,小碗八块。”钱是不需要交给他的,旁边是陈炉高脚老碗,投进去便是。

面汤不紧不慢地翻腾着,那汤头不知什么来头,没有牛肉面的浓郁香气,也没有岐山臊子的五颜六色。好事者问道:“这汤可是新鲜的?”做面的、吃面的都扭转脸来看你,好事者一脸嘲笑。一旁吃面的老者边吃边嘟囔道:“他爷用的都是这锅汤哩!”

师傅脸上一笑,手里却没有停。舀起两勺热汤,调转倒回锅里,碗便温热了;面是手工碱水面,色黄,就似韭苔一般,是有棱角的。提前煮好过了凉水,分好,依次在碗里摆开。面放入碗里,加了豆腐,豆腐切成火柴盒般大小。锅前三个青花碗,说是青花,其实是陈炉民间仿的粗货。说是碗,其实大得与盆无异。热汤透面必是透过三遍的,三遍过后,咸汤加满,放了葱花,师傅便问:“辣子多少?”吃货不可迟疑,赶紧回了:“辣些”。师傅舀了半勺黑红的华原油泼辣子,顿时碗里便是五颜六色了。黄面,绿葱、白豆腐、红辣子。

口内生津,等不及了。透过的面滚烫,但是要趁热吃的,堂内寻一座位,或站或蹲在街边树下,这时你的世界就是一碗咸汤面。急是急的,但不要让热豆腐烫嘴;豆腐捡大块,面少挑几根,顾不上说话,便开吃了;周遭看去,鸦雀无声,只听到吱吱呼噜之声,最后一口都是吞的。

汤是慢慢喝的,咸。咸得滋润、咸得自然、咸得有层次、咸得可以接受。

汤喝三分之一,剩下的实在喝不了,一是辣,二是太咸。

这时不想说话,只是不知道怎样说。

最后一人吃完了,带头的问:“咋样?”

答曰:“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