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探寻历史文脉 研学经典文化

来源:铜川日报

探寻历史文脉 研学经典文化

——文艺采风交流有感

和卓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近宜君县文联组织了“探寻历史文脉 研学经典文化”文艺采风交流活动,我与众文友一起参观交流,十分惬意。我们从宜君出发,一路向北,到延安、访榆林,可谓收获颇丰。恰逢秋高气爽、景色迷人,我们一路赏景、一路欢歌、一路学习,大家的心越靠越近,对文艺工作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参观延安文艺纪念馆时,我听着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不禁热血沸腾;参观陕北民歌博物馆时,民歌给我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参观榆阳夫子庙六馆一中心时,倾听每件藏品背后的榆林故事;走进路遥故里清涧县,震撼于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整个学习交流过程中,大家探寻红色革命文化的起源、感受陕北人文历史的风情、研学路遥平凡世界的人生经典,惊叹黄土地变绿洲的奇迹。

此次交流采风活动中,我长了见识,也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如何保留地域特色和弘扬主旋律,如何以优秀作品为媒介传播正能量和提高群众素养,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普及人文历史知识等,都需要下功夫去研究,我的一些浅显想法且当抛砖引玉。

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思索探求一切事物。在路遥纪念馆里,回望他的人生历程,有纠缠、矛盾、痛苦,更有信念、执着、坚守。这些不同人生体验让他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也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定影响。从事文学创作是一个非常苦闷的差事,创作者会有看到曙光的兴奋,也会有前路茫茫的困惑,但始终保持热爱,如老黄牛在土地上耕作一样,是众多创作者一贯的精气神,只要一直追寻前行的道路,在漫长的创作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保持热爱、坚定信仰,将用心血绘就的作品不断打磨、锤炼,才能真正为群众的精神生活做心灵指引。

永葆党的理想信念,从不停歇目标追求。榆阳区的六馆一中心,尤其是民俗的收集整理,其多其繁其杂,其信息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辛劳不言而喻,只有倾心付出,才能做到如此丰富细致,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文化的目标。虽然它的经济效益很微薄,甚至没有收益,但群众的称赞,就是其价值所在。因为我们在感受到春江之暖的同时,也深深感知到了瀚海之深。这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不仅要亲自感受,搜集素材,还要做好案头工作,了解相关文化政策,熟悉有关知识,从而提升思想文化内涵。联系到我们自己,只要永存理想信念,坚定目标追求,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用文艺方式创新,书写群众生产生活。陕北民歌博物馆,收录了陕北几十种民间歌曲。这些民歌展示着百味人生,犹如茫茫的黄土地般厚重、雄浑。小调、信天游、劳动号子、陕北说书,有喜悦的表达,有愤怒的倾诉,有苦难的抒发,有风土人情的表白,有对光明的憧憬,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歌声坚定、豪迈,自然而然地飘荡在辽阔空旷的黄土地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火热的革命年代,《赶牲灵》以深情悠远的曲调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唱出了黄土地上的深情,还有《三十里铺》《脚夫调》《兰花花》等,用歌声、用曲调,用文艺创新创造的力量,书写了人民群众酸甜苦辣的生活。在深挖地域特色文化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用心用力热情服务,在发展大局中贡献文艺力量。文艺以强烈深刻的生命体验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延安文艺纪念馆让我驻足良久,陷入深深思考。在新时代,文化强国是战略,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群众共同价值追求,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精神,用心用情,践之于行,用各种文艺方式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我想,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时代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众多文艺工作者创造文艺经典和攀登文艺高峰的时代。生逢盛世,我们当永不懈怠,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