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之光 | 梁亚萍:用心雕刻陶瓷人生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310074244481-26-e0862.jpg

梁亚萍:用心雕刻陶瓷人生

本报记者 谢艳素

20231124073451480-97-91812.jpg_scale.jpg

“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就要认认真真把它做好。”这是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梁亚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她口中的那件事,就是做陶瓷。

在铜川只要提及陶瓷工艺,没有人不为她竖起大拇指。近日,记者走进耀州区王家砭村的唐宋陶业有限公司,走近乡村“守艺人”梁亚萍。

前不久,省乡村振兴局网站发布《关于认定胡新明等44名同志升级乡村工匠名师的通报》,认定省级乡村工匠名师44人,其中就有梁亚萍。对此,梁亚萍说:“‘工匠名师’是一种荣誉,是社会对我的认可。我要让自己的技术对得起这份荣誉。”

在梁亚萍的办公室,各种陶瓷作品令人惊叹。“每一件瓷器,从开始的想法,到具体实施动工的一步,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期间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与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梁亚萍说。

梁亚萍出生于王益区黄堡镇梁家塬村,父母都是农民。30年前,梁亚萍进入耀州瓷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从此走上了一生与陶瓷结缘的路。工作中,她不断学习、钻研与创新,在传承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在校期间喜欢画画,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画画特长成了做瓷器刻花的优势。因为工作出色,不到两年她便被调去做工艺瓷。

1973年出生的她,看起来精干利落。“当年能够进厂当工人,觉得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就想干好手头事情,把握好这份工作。”梁亚萍告诉记者。

刚参加工作时,梁亚萍就是埋头工作。在她看来,女性经济上独立,有个班上,有个谋生的技能,就活得比较有尊严。她常常加班加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做好手头活,珍惜工作机会。

“我丈夫开货车,经常出差。有了孩子后,几乎都是公婆帮我照顾。”梁亚萍说到动情处眼睛瞬间湿润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家人,没有公公婆婆的大力支持,我可能和大多数农村女子一样,整天围着锅台转,那就没有现在的与陶瓷息息相关的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继承传统的陶塑技法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对陶塑的理解,创造出了众多品质优异的作品。作品《富贵满堂》《镂空钱纹罐》等相继获奖,梁亚萍说自己感觉责任更大。当获得陕西省首席技师、耀州窑陶瓷烧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后,她说,要不负荣誉和社会期待。

从农民到工人再到工匠名师,从门外汉到耀州瓷领域的佼佼者,从作品被各地博物馆收藏到青釉刻花玉壶春和汉铎茶具被“植入”电影,梁亚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不管是同行交流,还是面对相关领域的老师,我都喜欢与大家探讨、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梁亚萍常常鼓励学员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指导学员时以身作则,对作品要求精益求精。现在,梁亚萍依旧和之前一样,对待前来求教的同行和学生热情且很有耐心。

很多女性在她的影响下,积极投身非遗传承,不仅仅学到一门技术,还在工作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多年来,梁亚萍先后培养刻花工艺手艺人约100人,手把手带出来的技术骨干近40人,他们在耀州瓷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和带动更多的人从事耀州瓷技术的发扬与推广。

为了提升文化传承和技艺水平,弘扬耀州瓷文化、传承好耀州瓷烧制技艺,梁亚萍为培训班的学生授课,帮助学员强基础、拓眼界、增学识。此外,梁亚萍还把陶艺制作带到课堂,从小培养孩子们对陶瓷艺术的兴趣。

梁亚萍认为,历史和传承是陶瓷的重要基石,不断创新与发展是陶瓷的时代责任感。当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耀州陶瓷艺术融入生活,不仅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择一事终一生,做一行爱一行。“做瓷,爱瓷,做好瓷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将和我的学生们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特色的耀州瓷精品。以工艺瓷日用化、日用瓷工艺化作为发展方向。”梁亚萍说,“除了传统技术,我们还探索新的材料和工艺,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作品,致力于让耀州瓷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耀州瓷的魅力,让千年‘窑火’继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