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文艺小院为民润心铸魂

来源:铜川日报

20231009150137956-64-83a3a.jpg

文艺小院为民润心铸魂

本报记者 张梦焕

20231116074142968-23-1ae38.jpg

宜君县彭镇白家塬村文学小院一角(资料照片)

“以前只有送戏下乡,村里才能热闹一下。如今,咱村上有了秦腔小院,一年四季都‘沸腾’着我们的热情。”10月18日,秋雨淅沥,凉意袭人,王益区黄堡镇梁家塬村秦腔小院却异常火热,不大的窑洞里,十几个人围坐着一起,拉二胡、弹琴、敲锣……铿锵的秦腔余韵消磨着农忙时的疲倦,小院主人付丽的心里甜甜的。

这丝甜,不仅为小院主人付丽圆了自己的梦,更成为铜川市文联主动发挥文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创新之举。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艺作用?”

一次,在市文联党组会上,杨晓军向领导班子提出问题。

2022年5月,经过广泛调研、走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挖掘发挥乡村文艺力量作用,打造乡村艺术平台和空间,建设乡村文艺小院”成为共识。铜川市文联出台《铜川市乡村文艺小院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乡村文艺小院。

6个月时间,经过摸底筛选、编制建设方案、中期督导、终期专家打分验收,11月,铜川市涉及文学、民俗、戏剧、音乐等8个艺术门类的第一批10个乡村文艺小院通过验收,授牌运行,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省市肯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23年涉及民间文艺、戏剧、文学等7个艺术门类的第二批10个乡村文艺小院建成授牌,跟进制发了《铜川市乡村文艺小院服务管理制度》,规范阵地作用发挥。

10月28日,吃过早饭,七十多岁梁忠民便去村里的秦腔小院听戏,一进门,小院主人付丽急忙倒上一杯茶,“正好,咱现在正缺一个敲扬琴的。”说罢,梁忠民加入其中,一曲《斩秦英》在小院里唱了开来。

七十多岁的梁忠民是王益区黄堡镇梁家塬村人,素来喜好秦腔。对梁忠民来说,秦腔是他生活的调味剂。农闲时,他在家里唱;下地干活时,他边干边唱,好似浑身都不知疲倦。

“我村是个‘戏窝窝’,秦腔基础也好,但就是缺一个唱戏的地方。”不料,付丽的这一想法刚好与乡村文艺小院创建的初衷契合。

有了政策支持,付丽底气更足了,她开始置办设备,装修小院,召集戏曲爱好者集中学习,组织戏曲专家前来培训指导。那段时间,付丽的小院里人来人往。

今年52岁的付丽,是黄堡塬上唱戏群众中最年轻的,也是王益区民协会员。她感慨道:“秦腔,头饰、戏服好看,戏词更是写得好,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失传了。”因为这份责任,付丽还给村里几个学生教授秦腔的唱法、舞步。

一方小院,承载着百姓几百年来的日常生活,如今,它们更像一处精神文化家园,让群众在农闲时,怡情有去处、交流有途径,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文化获得感。

“党的政策就是好,把咱老人当成宝,今天社区喇叭喊,让老人免费做体检……”还未进门,就听到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崔兴村曲艺小院里传来的快板声,竹板的哒哒声和群众的掌声,相映成趣。

今年59岁的袁英民打得一手好快板,人称“快板王”,耀州区民协会员。2017年,他开始搞创作,自学快板,边编快板边表演,但一直都是“独乐乐”的状态。去年,在耀州区文联摸排过程中,双方一拍即合,发展建设乡村曲艺小院,“以前每逢节假日、农闲时,村民们大多喜欢往牌场跑,如今都‘改道’去曲艺小院了。”乡村文艺小院建设以村民为主体,特色鲜明,文艺引领效果明显,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改善了村里的风气,提升了大家的文化层次。

一方红纸,一把剪刀,随着手指翻动,西安培华学院实践队队员唐晨晨手里变幻出一个“喜”字,小院主人韩淑凤正在教授队员剪纸技巧,大家一起体验、探讨,好不热闹。

宜君剪纸历史悠久,受外婆、母亲的影响,韩淑凤从小就喜欢剪纸,四五十年来,剪纸技艺引导她走向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成为市民协会员。

“我现在年纪大了,想着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今年,韩淑凤的民间文艺小院创建后,越来越多的研学团队走进小院,欣赏、学习剪纸和农民画。让韩淑凤欣慰的是,目前她已收了十几个徒弟,周围群众也开始喜欢这门古老的艺术。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铜川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军说出了他的想法:“建设文艺小院,挖掘发挥乡村文艺人才作用,打造乡村艺术平台和空间,不仅能壮大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更重要的是能传承甚至创新古老的文化艺术,书写新时代铜川现代文明,让‘艺’香千里。”后续,铜川市文联将每年在全市建设10个乡村文艺小院,连续5年,共建设50个,为文艺为民、文化润心铸魂助力,让文艺星火在广袤乡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