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情结古槐

来源:铜川日报

情结古槐

杨五贵

话说耀州城内北部有两条南北走向的巷道,这两条巷道相距甚远,但在同一轴线上各有一棵古槐。古槐坚劲挺拔、岸然屹立、栉风沐雨、沧桑历尽,树龄已达数百年之久,如今依旧绿荫如盖,枝繁叶茂,岁岁开花。

传说,这两棵古槐和耀州城同龄。据州志载,耀州城为明代初年重建,那么,明朝起始于1368年,以此推断,其树龄远非树下碑石上所记载的470余年。据一位世世代代居住在古槐下,如今已作古的老翁谈,他爷爷70余岁时曾给他讲过,在其幼儿时古槐就是这般模样,当他如爷爷一般老迈时,这棵古槐仍还是老样子,一点变化都没有。

人常说“千年柏,万年槐”,又云“千年柏,万年松,不如古槐空一空”,可见槐树生命力之强盛。“槐过百年即成神”,如今,耀州城内这两棵槐树,早已成了耀州人心目中的“神圣”了。

说也奇怪,20多年前一个冬天的夜晚,寒风阵阵呼啸,大雪纷纷扬扬,突然一声巨响,城西边的那棵古槐上一根非常粗壮的树干掉了下来,把整个巷道塞得严严实实。见此,人们纷纷绕道而行,当时,没有一个人敢动掉下来的树干,一直摆了好几天,后来,城建局雇人将掉下的树干拉到城外。随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便前去焚香磕头,以祭“树神”,此事一时弄得满城风雨,老少皆知。古槐掉下巨干,选的竟是夜半时分,若在大白天,树下行人如织,岂不闹出人命,看来称这棵古槐为神,的确还有几分道理。

这棵古槐,更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不卑不亢,壮硕无朋,堪称耀州城标志性古木,已成了耀州的形象符号。行走其下,顿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记得早年间,树下常有一位织粗线口袋的任姓工匠,此人年近古稀,银须飘飘,终年匍匐于地,腰弯若弓,手中铁梭前后移动,每动一下,口中便发出“哼哼”之声,如泣如诉,颇有韵律,往来行人,无不侧目。

古槐通灵,成了耀州城的庇护神,故耀州百姓情结古槐,其中还有一定原委。元朝末年,中原大地战争连年不断,自然灾害遍及各地,天灾人祸使得土地荒芜,唯独山西晋南一带却鲜遭兵燹,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具有治国头脑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快看到了这一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即位不久,就提出将山西百姓迁往“土地宜桑枣,民少而地利”的陕西、山东一带的主张。

那年月,地处交通要道的洪洞,“洪地殷富,每有迁徙,其民必与”,于是,洪洞便成为迁移出发的大本营。每有移民迁出,则在洪洞一棵大槐树下集结,发给粮饷,然后由军士押解上路。

故土难离,出发前这些移民都要跪拜家乡的大槐树,然后含泪一步一回头地离去。一路跋涉,移民中的一部分被押解到了陕西耀州。初来乍到,便在城北搭舍居住。这些移民思乡心切,尤其是行前跪拜大槐树的情景,不时萦绕眼前,每思至此,便泪眼婆娑。

为了让子孙后代慎终追远,不忘先祖,这些移民便在居地耀州广植槐树。每当槐树开花时节,槐馨悠悠,香味扑鼻。至今,若要问耀州土著居民,“你先人是从哪里来的?”则必答“山西大槐树下。”耀州百姓对槐树感情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行文至此,我想起兴平一位文友曾讲过其家乡的一棵古槐,如今已是人们爱情的标志,成了人们心中爱的符号,这也是“兴平八景”之一,可见偌大中国,对古槐的崇敬,各地一样,无一例外。

如今,耀州城内这两棵古槐,树皮皴裂若壑,依旧纵横交错,虎腾龙跃,不可一世。我想,此古槐搏击风雨,笑傲苍穹,经百年而傲挺,逾万载而弥坚,而我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实在不堪一击,渺小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