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赋能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522074926072-11-21939.png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铜川市“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八场会议获悉,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铜川着眼塑造新动能、培育新优势,以打造科创转化高地为目标,以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和国家高新区、省级农高区创建为抓手,狠抓创新平台打造、高新产业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科创成果转化,强化政策引领、加快成果转化、促进两链融合、优化科创生态,探索形成了秦创原铜川模式,为创新驱动推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政策叠加发力,示范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两年来,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创新、政策集成和政策兑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落地,示范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拓展。一是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总纲,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吾铜引凤”人才专项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各区县、园区等创新主体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1+N”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二是按照工作清单化、清单颗粒化思路,每年制定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要点,形成年度任务分解表。提升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累计开展“秦创原总窗口行活动”8期,学习借鉴总窗口先进经验和做法。三是持续释放秦创原政策红利,分解细化政策兑现流程,制定《〈关于打好主动仗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强化科创赋能方面的实施细则》,连续三年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兑付奖补资金1282万元。四是完善示范服务体系和功能,7支研发团队入选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科技创业导师队伍增至110人,培育技术经理人103人,认定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技术工程师2人,2名科技经纪人分别入驻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工作站。铜川市麟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晋档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我市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零突破”。铜川高新区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前列。铜川市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秦创原总窗口首批地市协同创新基地”。通过“飞地+基地”模式,将秦创原铜川飞地孵化器与光电子集成产业园区紧密衔接,协同推进秦创原铜川光电子产业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不断丰富“一谷一院+两地”的秦创原铜川模式内涵。

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抢抓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机遇,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铜转移转化,加速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成功举办全省“三项改革”进铜川暨科技成果集中路演首场地市行活动,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9个,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成功揭牌。制定《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筛选与三大产业集群契合度高的25所“三项改革”试点高校院所,建立市级领导包抓对接机制和全市“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探索形成“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五个一”工作模式,全面推进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截至目前,承接的23个“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个已落地转化,其他的正加快推进;宇腾半导体生产的氮化镓外延片实现了国产替代,华铸科技、天策科技分别攻克了水平连铸、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数项核心技术,得到“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深入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科技型企业数量体量质量大幅提升。培育孵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263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47家,分别是2020年的4.61倍、5.25倍。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1.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倍。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价值专利分别同比增长38.46%、40.98%、39.59%、57.89%。

促进“两链”融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接续实施“两链融合”重点专项(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以创新联合体形式,针对铜川光电子产业瓶颈环节重点部署项目9个,集中开展光电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新增产值2.11亿元,填补产业空白5项。实施揭榜挂帅攻关课题,开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超长特种铝型材制造和表面处理技术”等卡脖子难题4项。37家企业列入省级知识产权贯标计划,5个项目获批省级专利转化专项。2023年实施省级中小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项目11个,撬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4亿元,较去年增长14倍。自2022年以来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组一等奖两名,新材料组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铭帝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铝镁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检测中心首次取得国家级CNAS资质认证;陕西省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陕西省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创新中心列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名单;以澳威激光为牵头单位的陕西省激光通讯元器件技术创新联合体和光电子产业联盟成立,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扩散不断加强。选育的“铜麦六号”亩产达766.42公斤,刷新全国旱地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铜川贡献。

优化科创生态,科技金融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全面升级服务模式,积极打造多层次全要素科创服务系统,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一是建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和检察保护中心,为秦创原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二是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分别设立1500万元、1000万元的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和科技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为政府性担保机构发生科技型小微企业担保业务提供风险保障。三是壮大“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累计投资3000万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投早投小投科技”力度不断加大。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投资服务合作协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秦创原铜川光电子产业发展种子基金设立。四是发挥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功能,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合作,截至9月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户数4757户,在保余额19.83亿元。五是加大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257场次,对接企业748家,新增投放贷款17.64亿元,其中近10亿元资金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落实“三项改革”方面起到积极保障作用。支持铟杰半导体等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通过“基金+企业”、股权投资等方式做大做强。(记者 田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