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柿子成为助农增收特色产业

来源:铜川日报

20231023073435229-87-2e95e.jpg

柿子成为助农增收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 董唯韦

霜降节气过后,柿子就完全成熟了。耀州区农村家家户户门前、以及沟沟畔畔遍布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柿子,这是美丽乡村的天然点缀,也是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

20231101121045710-9-c7987.jpg_scale.jpg

走进耀州区石柱镇石柱村的马咀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串串削过皮的金黄柿子悬挂得密密麻麻,放眼望去非常壮观,惹得凡来合作社的人都争相照相打卡。

“再过45天左右,这些柿子就成为优质柿饼了,小柿子也成了助农增收的‘致富果’啦。”马咀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小军介绍,10月29日,这里今年的柿饼已经全部上架了。

早在霜降节气前一天,郑小军就张罗着收柿子、做柿饼。

石柱塬土地肥沃,早晚温差大,出产的柿子糖分高、口感好。这里几乎家家门前都有一两棵柿子树,前些年很少有人收柿子,无论柿子结得多么繁、果子多么好,农民大多是自产自用。勤快的人会做点柿饼自家吃、送亲戚,再者在干燥的地方储存用于冬季卖软柿子,还有一种用途就是做柿子醋,这基本就是柿子给群众带来的天然收益了。除了食用,几乎没有经济价值。

作为石柱塬上的“能人”,郑小军在做农业的同时,一心想着帮乡亲们一把。近两三年,他几乎把石柱塬上的柿子承包了。2021年,马咀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场地,投资5万元,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柿饼晾晒大棚,开始加工柿饼,解决了周边群众柿子销售难问题,同时也给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0231101121046152-12-066ff.jpg_scale.jpg

今年,仅两三天时间合作社就收了8万多斤柿子。前来卖柿子的群众宋鑫告诉记者,他家房前屋后有6棵柿子树,以前每年产出不少柿子,除了送亲戚朋友外,剩下的自己做一些柿饼,因为没有晾晒条件,做的柿饼碰上连绵雨就会坏掉,根本没有收入。而今年合作社收柿子的价钱都在每斤3.5元左右,他家的柿子就卖了七八千元呢。

前来卖柿子的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三组群众严双远,两千多斤柿子卖了八千多元。

不仅柿子能卖钱,在合作社帮忙做柿饼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马咀村村民白娅婷说:“现在农闲了,我给合作社帮忙削柿子,我们这活计件呢,手快了一天能挣四五百元,手慢了一天二三百元,大家都争着来干活。”

20231101112214511-5-3bd11.jpg_scale.jpg

郑小军介绍,收回来的柿子经过削皮、上架,自然晾晒半个多月,然后用手一个一个把柿子捏软,以一架为单位用棉布将柿子整个包裹起来,大约一周后取下棉布继续晾晒,这样有利于水分自然蒸发,柿子里面的糖分遇冷结晶到表面,就形成了霜,柿饼也就基本做好了。

仔细算来,一块高品质的柿饼从地头到舌尖的生产过程,要经“采摘、清洗、挑选、削皮、挂架、晾晒、捏心定型、下架、回润、潮色、出霜”等十多道工序,需要手艺精良的劳动者,这又为赋闲在家的劳动力增加了额外收入。

郑小军告诉记者,前两年每年都做4万多斤柿饼,今年前期到邻近的渭南市富平县考察之后,觉得柿饼产业还可以做大。“今年做了8万多斤柿饼,销路是完全不愁的。”做农业12年来,郑小军靠着高品质农产品积累了不少优质客户,仅他和妻子在抖音平台、微信朋友圈的固定客户就有八千多。“吃过我们柿饼的北京一个客户前两天还给我微信留言,让给他留几百斤。”郑小军自豪地说。

“再过一个多月,全国各地群众就能吃到我们香甜可口的柿饼了。”郑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