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退休再“掘金” 且看如何从“心”而活?

来源:铜川日报

“银发族”退休再“掘金” 且看如何从“心”而活?

本报记者 田易轩

20231017074249309-51-730c2.jpg_scale.jpg

年近70岁的企业退休职工刘农昌为客户送鲜羊奶。

近年来,在老年人群体中流行着一个新说法,活到老,干到老。对此,记者做了大量走访调查,了解到,“银发族”退休后,再就业无缝衔接率日趋增长,60岁+的“年轻人”,职场“老辣”,人脉资源丰富,退休后,不管是创业或是重返职场,在“掘金”路上“顺风顺雨”,赚的“盆满钵满”。

为什么退休后还要再出来打拼?

记者经过调查,很多老人这样说,“蜗”居在家,无所事事,“憋”得心慌,铜川就这么大,“遛”马路时间一长也觉得没意思,感觉生活一下子缺少了什么,人生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生活毫无“趣味”。重回“掘金”这条路,让“银发族”亏空的“血槽”,一下子“满血复活”,同时,也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了解,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铜川市60岁以上人口占铜川市总人口的21.63%,高于全国18.7%和全省19.2%的平均水平,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省第四,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79%,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双收入的“金领”

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快70岁的刘农昌,领着高额退休金,在创业这条路上仍孜孜不倦扩大经营,从“心”所欲的“掘”着一桶桶“金”。

记者见到刘农昌的时候,穿着邋里邋遢的他正在用10块钱买一件衣服。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位老人,一个月领着将近四千元的退休金,和老伴在家里养了210只鸡、40只羊、5只鹅、3头猪、8条狗,并且坐拥三套房产,4辆三轮车,还有40万元存款给某电动车行业做着投资,仅每天送羊奶一项,一个月轻轻松松进账6000元,完全是一位不起眼的“隐形”富豪。

对于穿着,刘农昌这样告诉记者:“也不是花不起79元买衣服,主要是没必要,衣服能穿就好。”记者了解到,刘农昌和老伴两人是一个生活上非常节俭的人,除了日常花销外,基本不怎么花钱。

刘农昌曾经是一名兵工厂的职工,主要生产半自动步枪,动手能力很强。退休后,他开启了再创业生涯,为了节省开销,他在二手市场费尽心思淘得40块二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4台太阳能板热水器,亲自动手安装在了二楼的楼顶,不使用国家一度电,自产自销,实现电和热水24小时全天候供应,并且三轮车也被他改造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全天无限巡航电动车。

刘农昌有一儿一女,分别在我省神木市和宝鸡市工作,由于工作忙,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和老伴两人生活,他说,坚持创业的原因,一方面想多攒点钱不给孩子添麻烦,另一方面,他有个想法,等攒够了足够多的资金后,就带着老伴周游世界。

像刘农昌这样双收入的“银发族”在我市有很多。

记者在王益区光明巷市场随机采访了一位老人,这个老人摆了一个买蔬菜的小摊位,经过询问,记者了解到,老人今年74岁高龄,名叫马文亮,这些蔬菜一早上一共卖了10块钱,但你要觉得老人没有钱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马文亮从桃园煤矿退休,退休金4000元,退休后,在家附近开辟了一块田,种植各种时令蔬菜,每到蔬菜成熟季,他就会到光明巷摆摊卖菜。

“我每天卖卖菜,收收破烂,一天也能落个50块钱,我和老伴在家闲不住,老伴也有退休金,老伴退休后找了个看大门的工作,一个月看大门的收入2000多元,另外,我们的3套房产,以每套500元的租金向外一直出租,日子过得挺好,不愁吃穿。”

除此,技术人才退休后再就业也成了“香饽饽”。

从矿务局退休的胡敏是高级电工,退休后,多家单位伸来“橄榄枝”,工资达到了4000元,再加上退休金4000元,每个月双收入达到8000元,除此,胡敏的爱人领着3000的退休金,在一家药企工作,一个月工资加奖金能拿到6000千元,两人一个月总收入平均达到17000元。

崛起的“银发经济”

双收入的“银发族”越来越多,成了我市拉动消费的“主力军”。这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很多商家都盯上了“银发经济”这块“蛋糕”。

老年人的钱,真的那么好赚吗?对此,记者走访多个商家以及采访了多位“银发族”。

10月15日,记者7点整在王益区的麦谷生鲜超市跟着“银发族”一起排队领鸡蛋时看到,队伍已经排到了20米外。

8点整,超市准时开门,超市的工作人员每人发了一张鸡蛋票,限购10颗鸡蛋。

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市里的商品涵盖活鲜、冷藏、冷冻、果蔬类别非常的全,价格十分稳定,品质十分可靠,因此,领到鸡蛋的老年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在超市进行采购,这也是我们针对老年人促销的一种手段。”

记者在走访多位商家后,了解到,消费者中,老年人占比高达70%,且购买力非常强,成了“救活”低迷的实体行业的主要人群。

李女士经营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很好,记者进入服装店,看到一位老人正在购买一件风衣,为了压低价格,与李女士讨价还价,店里的商品大多以中老年为主。

“老年人主要看的是品质,还有价格。我们的利润非常低,每一件衣服都降到了最低价,甚至比网上的衣服还要便宜。老人穿衣服注重合身,只要穿得舒服,就会买,因此,现场试穿成了我们实体店的优势。”李女士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老年人搭乘数字化“末班车”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了网络的主要消费人群。

王益区荔枝园小区附近有个快递驿站,老板刘伟每天都会把快递装到摩托车上,运到荔枝园里,放到每一个单元的楼门口,对此,刘伟表示,荔枝园多数居住的是老人,上坡下坡非常不方便,因此才会送货上门。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菜菜等配货平台,深受老年人青睐,并且,购买力度非常的大。

居住在荔枝园的60岁尚秋霞告诉记者,最初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感觉“奥特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她不肯“服老”,通过几天时间请教学习交流后,开启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学会了在手机上购买各种商品。

尚秋霞的老伴刘先生吐槽:“自从学会了网上购物后,各种稀奇古怪看不懂的、见过的没见过的小商品,频频出现在了家里。”

经过调查,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商家认为那些退而不休的“银发族”的市场价值空间非常大,如一座等待开采的“金矿”,选对目标群体和行业,才能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

对此,各大实体“商圈”,在过节期间都会开展“孝老爱老”购物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集中展示、销售老年用品,激发了“银发族”消费热情。

“银发族”不仅消费能力强,存款能力也非常强。经过走访,记者在我市各大银行看到,银行内部设有老年服务区,通过业内人士,记者了解到,“银发族”的存款能力每年都呈现递增走势,并且增长的幅度很大。

多元化养老服务铺天盖地

据了解,我市实施了铜川市老年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改造提升等项目,总投资达9.33亿元,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项目完工后,增加床位1545张;实施了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共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389个,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个,形成了分布合理、总量适度、配套完善、适度超前的养老服务格局。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我市为打造养老体系“卯足了劲”“发足了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选择养老的方式出现了一些改变,比如旅游养老成了时下新“潮流”。

一位资深旅行社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推出3个月旅居海南游等项目以来,深受老年人的喜爱,老年人报名人数不断攀升。这种游玩式的养老方式我们依旧在探索中,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调查过程中,记者了解到65岁的李先生的养老方式非常的新颖,李先生告诉记者:“我将现有的房产全部出租出去,再到全国各地到处租房,走到哪里玩到哪里,租房定居一段时间后,我会选择下一个目标城市。”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在家门口养老。

随着养老群体的日渐庞大,我市持续注入资金力度,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打造适合铜川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满足辖区各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了解,我市依托孙思邈中医堂,大力推动中西医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鼓励养老机构按照规定设立医院、门诊部、医务室或专业护理院,其他养老机构按照就近、方便原则,确定1家定点医院。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把有条件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医务室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就医便利服务。

目前,铜川市共创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15个,共有医养床位700余张,其中机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5个,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5个,农村居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有5个,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医养为基础,机构医养为补充,医和养深度融合的铜川模式。

记者手记:60岁+的“年轻人”虽然身体已不再年轻,但心却还是“18岁”,依旧对新事物充满了无限好奇,想要深入挖掘、融入其中,不管是再就业、创业上的“战果”,还是“掌握”新事物的能力,记者看到了他们对当下生活满意的笑容。随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加,社会也需要这样有高学历、有见识的60岁+“年轻人”重返社会,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