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半阕蛙声

来源:铜川日报

半阕蛙声

任静

仿佛造物主深藏着一个伏笔,多少年后,每当午夜梦回,十里蛙声依旧会交织成一支祥和的旋律,直抵灵魂,那是曾滋养过我的田园牧歌,是儿时最美妙的催眠曲。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幼时每每读到查慎行的诗句,便恍惚生出一种错觉,以为他描写的就是我的村庄的景象。在布谷鸟啼声里,夏日风风火火而来,一条绕村小溪从西往东汩汩流淌,在村口与南沟河交汇,水域竟显现出一派少见的汪洋恣肆状态。在水草丰茂处,蛙声四起,麦穗花开得分外灿烂。

夏天的黄昏,晚霞为西天织就一幅祥云锦缎,我们脱了鞋,涉水走进水中央,坐在一块青蓝色的大石头上乘凉。河水平缓清澈,可清晰地看见水底浅蓝色的石板、绿色的水藻、游来游去的小鱼,在一团墨绿色的水藻下面,一阵蛙声,顿入耳中,凉意弥漫,沁人心脾。小蝌蚪摇摆着尾巴,像谁不小心将五线谱撒进溪流中,又活像一个个逗号,在水中文绉绉地填词造句。儿时总喜欢去浅水处捉小蝌蚪玩,伸手一捞,就会掬上来十几只,手心里冰凉凉、滑溜溜的感觉,宛如抚摸婴儿娇嫩的肌肤。过不了几天,周身如墨的小蝌蚪,褪去小尾巴,变成了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青蛙。小青蛙灰褐色的皮肤,活像顽皮小子将泥点子溅了满河滩。小青蛙稍稍长大时,背部渐渐发绿,卧在绿油油的荷叶上,安然不动。芦苇长得尤为繁茂,香蒲草顶端矗立几只箭簇般的香蒲,在风中轻轻摇曳。一群小伙伴光着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脊背,跳进水里尽情嬉戏,扑腾起无数白色的小水花。大姑娘小媳妇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浣洗衣裳,衣袖高高挽上去,红花被单衬托得两只玉臂愈发健壮……这是留存于我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一幅乡村夏日风情画。

夏雨过后,随处可见青蛙跳跃在田畴上的身影。傍晚,水田里、芦苇丛里,蛙声一片,此起彼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密集,寓意丰年。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晚风清凉,蝉鸣声声。在稻香与麦香氤氲的田间地头,农人高声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畔传来阵阵蛙声,也好像在细说丰年,蛙声是丰收的乐章。

“蛤蟆不吃田,惹得人人嫌!”当地人把青蛙称作蛤蟆。我儿时喜欢小蝌蚪,却害怕蛤蟆。一次,我正专心地蹲在河边的蹑石上,有一只大青蛙竟然软绵绵地趴到了我的脚背上,我吓得哇哇惊叫,那只想亲近人类的青蛙,想必也被惊吓到了,急忙灰溜溜地躲回芦苇丛里。母亲说,蛤蟆是捕虫能手,庄稼的守护神,没有谁比咱农人对蛤蟆的感情更深。的确如母亲所说,乡亲们始终有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即对于生活的依靠,利用之余,勿忘敬意。即使再淘气的男孩子也从不主动去伤害一只青蛙,青蛙是带来丰年吉兆的益虫,咋能去伤害呢?

赏蛙声,平心境。夜深人静,我常常喜欢聆听一首名为《仲夏之景》的钢琴曲,半夏凉音沁如风,蛙声尤其显得清亮悠扬。竟然不必再服用褪黑素之类辅助药物,枕着半阕蛙声渐渐进入甜美梦乡。梦境中的村庄,正是暮色四合,归鸟回巢,炊烟袅袅,晚风拂过树叶的哨声从耳畔擦过,水湄草色渐浓,农人牵着黄牛,赶着羊群,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荷锄而归。有的农人背上是一背在劳动间隙顺手砍来的柴禾,要背回去在太阳地里晒干烧饭吃。小路尽头,屋舍绿树间次第亮起昏黄的灯光。透过参差时光幕帘,我恍惚望见自己童年的身影,欢快地奔走于傍晚的村落院畔,身后是一片广袤的田畴,田畴上空,一弯斜月隐约挂在高高的槐树梢头,为绿油油的庄稼地笼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

蛙声响亮地从南沟河的深水里,从碧绿的芦苇丛中,从村口唯一的一片水田里,一股脑儿传过来,呱呱蛙声,密密匝匝,拥挤得仿佛要从故乡的村庄里流溢出来。远离故土,唯有让蛙声唤醒童年的记忆,让一群游动的小蝌蚪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留住对乡村最后的深情回眸。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听到雨蛙的鸣声,心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此刻,恰好有一轮明月探入我的窗户,与密集的蛙声,合奏一曲悠扬惬意的小夜曲。在回旋起伏的半阕蛙声中,我眼前分明显现了故乡田垄间风吹麦浪的一派喜人景象,漫山遍野的麦子清香味,随着晚风幽幽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