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构筑国家高新区创建硬支撑 积蓄高质量转型发展强动能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808074657291-38-3787c.jpg

新区作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焦全市打造“一示范四高地”奋斗目标,紧扣新区“13575”发展思路,厚植创新沃土,夯实产业根基,统筹推进稳经济、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列,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荣获2022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创新引领,大抓国家高新区创建。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创建主阵地,紧抓政策机遇和发展动力,聚焦“一区三园”,坚持“以建促升、对标创建”,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实现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零的突破”。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孵化载体在孵企业超过300家,孵化器内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40%,成为全市科技企业孵化主阵地。申报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企业7家,排名全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同比增速150%。先后获评“陕西省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科创中国”陕西科技服务团联动试点区等称号,“1+N”科技经纪人联盟模式成功入选全省秦创原建设典型案例,“三员”联动科技服务机制入选全市改革优秀案例。

坚持产业赋能,大抓产业体系构建。聚焦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依托大秦铝业、汉德车桥、陕汽兆丰、日月芯半导体、铟杰磷化铟半导体等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了“四位一体”产业大格局,形成了“3+N”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2022年底,新区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56家,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3亿元,同比增长17.9%;限额以上服务业23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建筑业25家,产值同比增长9.2%,产业结构趋优,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坚持项目带动,大抓高质量发展根基。围绕重点产业链,今年以来,谋划项目124个,计划总投资558.3亿元;储备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98亿元;开工项目55个,占全年新开工项目的89%,完成投资14.2亿元;投产项目23个,完成投资5.8亿元。争取政策性资金2.73亿元。累计签约项目87个,涉及金额158.1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2.43%,市域外到位资金53.1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9.3%。投资5.5亿元的华腾大厦区域总部、投资1亿元的诺瑞诺德医药公司总部及销售中心等一批项目已签约,投资5.3亿元的稀贵金属循环再利用基地项目当月签约、当月开工建设,再创项目落地“新速度”。

坚持培优提质,大抓高效能营商环境。围绕营商“硬环境”靶向施策,落实招商、报批、实施、投产全过程“全帮办”服务,一企一策、一项目一包抓,投资1亿元的陕建装配式智造科技PC分厂项目35天落地建成。探索构建的“税费服务矩阵”被列入全省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市场主体突破2.6万户。聚焦营商“软环境”精准发力,2022年以来,新增4所省级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高新实验学校、金谟小学等6所学校合力扩容学位2000余个,三级医保经办服务实现全覆盖,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宜居宜业的生产便利度和生活舒适度同步提升。

坚持统筹兼顾,大抓高品质社会供给。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长兴路南段(朝阳路—鸿基西路)建成通车,阳光、铁诺等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用心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樱桃首位、多点开花的产业引领振兴格局,新建改造樱桃果园、示范园1120亩,设施大棚12座,稳步推进花椒、羊肚菌、中医药、葡萄等特色产业种植,“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完成超大社区拆分,15个社区科学调整为19个社区。锦园社区“三张清单四化共治”基层治理模式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记者 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