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一部权威解读耀州窑辉煌历史的专著

来源:铜川日报

一部权威解读耀州窑辉煌历史的专著

——欣读薛东星《千年耀州窑》

王赵民

铜川是耀州窑的故乡,作为我国北方青瓷名窑,从当初在黄堡发轫,到今天陈炉“炉火不息”,耀州窑烧造历史长达1400余年,成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大奇观。若要问耀州窑历代窑场的形成与分布、与宫廷的关系,耀州窑的唐三彩、青瓷与月白釉瓷等常识性问题,恐怕包括在铜川工作的很多人也是稀里糊涂,难以说清楚。我虽然经常进耀州窑博物馆参观,但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了解得很肤浅。多年前我就期盼着能读到客观、全面地回答上述问题的书籍,以解心中的疑惑。

今年春节期间,耀州窑博物馆原馆长薛东星先生赠给我他的专著《千年耀州窑》,我如获至宝,随即置于案头,闲暇时就徜徉于行云流水的文字间,欣赏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历代耀州窑瓷器彩色照片,于我而言,这是对耀州窑的一次再认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深深地震撼了我。

该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书分耀州窑历代窑场的形成与分布、耀州窑的唐三彩、耀州窑与宫廷的关系、闻名遐迩的耀州窑青瓷及耀州窑的月白釉瓷五部分,还有唐代陶瓷、五代青瓷、宋代瓷器、金代瓷器、元代瓷器以及明清、民国瓷器彩色照片166幅,印刷精美,装帧考究,极具收藏价值。说到出版这本书的缘由,薛东星说:“我在耀州窑工作近40年,推出这部有关耀州窑的专业性、普及性著作,与文物界同行研讨切磋,共享体会和收获,同时展示和传播耀州窑文化,是我多年的夙愿。”2010年4月,薛东星退休后,时间相对宽裕,出书一事便提上日程,于是他潜心著述,终于在2018年8月出版。书中一些观点是学术界公认的,“亦有自己新的探索与管见”,选录的器物大部分是耀州窑博物馆的藏品,其中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同事们在窑址征集、发掘的,亦有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发掘的,还有2012年他承担并主持国家文物局社科项目“陈炉地区古窑址考古调查和研究”时的发掘品和征集品。

“这些珍贵的文物已构成笔者生命的一部分,陪伴着笔者走过了最值得纪念的人生历程。”读到这里,我感动于他对耀州窑文化的执着。薛东星插过队、当过知青,来到铜川被招工到市歌舞团当小提琴演奏员,改行后到文博战线,是耀州窑文化滋养了他,让他从一个外行人变成“行内人”,一直干到退休。即使退休之后,他仍活跃在文博学术界,从没有忘记自己是“耀州窑人”,《千年耀州窑》就是他退休后的一部重要成果。

阅读之后,掩卷思索,我认为此书的特点,一是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众所周知,耀州窑最初的烧造地在黄堡镇,在随后的发展中,窑场逐渐扩展到塔坡、陈炉以及玉华等地,形成了以黄堡镇为中心的格局,那是一次次怎样的嬗变呢?跟着他,我们逐一了解了各窑场兴起和衰落的时间及原因,对耀州窑历代窑场的形成与分布有了直观的认识。

二是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作者紧紧围绕“耀州窑”发展脉络,用细腻的笔法,详细解读唐三彩、北宋青釉瓷、金代月白釉瓷等耀州窑著名产品,尤其是对五代“官”字款青瓷以及柴窑问题、宋金贡瓷、明代琉璃厂等耀州窑与宫廷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有理、有据,结论新颖,为今后继续深入研讨此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三是文图并茂,雅俗共赏。在“图版”部分,他精心挑选了160余件从唐代一直到民国时期耀州窑精品瓷器的图片,辅以简约的文字说明,使读者能直观地欣赏耀州窑瓷器,从而加深对千余年以来耀州窑瓷器发展与变化的整体印象。

四是权威解读,答疑解惑。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入职耀州窑博物馆到退休,经历了选址、建馆、陈列和对外交流等重大事件,期间还多次主持、举办过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耀州窑文物赴国内外展出等重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工作,扩大和提高了耀州窑的影响力和铜川市的知名度。为本书作序的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对薛东星是这样评价的:“他始终精神饱满,工作富有激情又有儒雅风度。在他任耀州窑博物馆馆长期间,耀州窑不但在大遗址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走在行业的前列,而且在业内很有影响力。一个地市级博物馆做到这样的水平,实属难得。”

探索无止境。作为耀州窑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薛东星先生在耀州窑博物馆建馆、布展以及改造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和心血智慧。他先后荣获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文物保护最高奖项1999—2001年度“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等,荣获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荣誉称号。退休后,他在弘扬耀州窑文化方面不遗余力,为我们奉献了这部厚重而有价值的杰作,可喜可贺。笔者认为,我们在礼赞他为耀州窑事业发挥余热的同时,也要好好学习和宣传他的这本专著,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劳动成果。至少,我市从事耀州窑文化推广、研究的人,都应该认真读一读这本书,从中汲取营养,把耀州窑文化这张耀眼的文化名片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