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夏日话扇

来源:铜川日报

夏日话扇

杨五贵

扇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社会。那时候,人类祖先在盛夏酷暑之际,顺手从树上折下一片树叶扇风取凉,这便是扇子的雏形,古人称扇子为“摇风”“凉友”,其名惟妙惟肖,形象之至。古诗“为君扫溽燥,凉友招清风”即此。

汉代扇子圆形长柄,扇面绫绡糊就,故称团扇,当时仅在宫中使用,亦称宫扇。至东汉年代,扇子方在民间使用,多以竹和纸制作,成为寻常百姓普遍使用的消夏之物。

古时候,年轻女子外出,常常手执一柄团扇,金莲摇翠,聘婷婀娜,途中若遇后生觊觎,便以团扇遮面,宛若庐山罩雾,雾中藏花,故文人雅士戏称扇子为“障面”“遮脸”,其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扇子也是古代风流雅士彰示身份的标识。君不见诸葛孔明“羽扇纶巾”,于千军万马厮杀之中,谈笑风生,不费吹灰之力,叫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何等气魄,何等淡定,何等豪放!在这里,羽扇当是从容和智慧的化身。美奂绝伦的扇面是文人学士显露才华的载体。相传晋代书圣王羲之为街头一穷苦卖扇老妪扇面题字,使这位老妪难以脱手的扇子刹那间被争购一空,此事成为千古美谈。

由于扇子和人类日常生活有着不解之缘,故历代文人咏扇诗层出不穷。唐李峤有诗云:“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在这里,一把小扇竟是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试想,那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书生,将题有诗作的精致小扇递与含情脉脉的小姐,惹得女郎两腮飞红,心似鹿撞,此时万种风情融于一扇,怎不教人刻骨铭心,牵魂搅肠。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夜凉。”明人这首咏扇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月夜消夏图,令人爽心舒目,神清气爽。

故里耀州亦不乏幽默之士,昔日常见题扇诗:“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今冬。”玩笑开得实在过分了点,但从中可以窥见当年人们生活的艰辛,区区一把小扇,竟也购置不起,酷热难当,欲借之摇凉,然而瞥见扇面题字,羞于开口,欲言又止,免生尴尬。

今逢盛夏,夜晚纳凉,但见街头巷尾,翁妪团坐,摇扇品茗,共话家常,其乐融融,风情别样,顿感人生之美好,岂有厌倦红尘之念。

扇子摇动,驱热生凉。如今,尽管电扇空调比比皆是,然而一柄小扇仍是人们手中不可或缺的“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