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 用“心”化解 换来群众欣喜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423075218635-38-cc0dc.jpg_scale.jpg

用“心”化解 换来群众欣喜

通讯员 张玉钰

4月7日,王益区建乐社区的网格员王英像往常一样敲响了走访住户的大门,开门的张淑惠看到是王英,热络地拉起她的手往家里领。“张姨这两天好着没,看你也不去广场跳舞了。”

张淑惠所居住的七一小区A区里机动车有序地停放在停车位上,路面干净整洁,院里的桃树枝头粉红的花苞静静绽放,春意盎然。然而在几年前,这个小区可没有如此岁月静好。“一刮风垃圾跑。”张淑惠回忆道。随着小区居民对环境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建乐社区决定让群众凝聚最大共识,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我们积极加强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的联系,研究、讨论小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建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付红红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避免了问题的扩大和恶化,维护了小区的和谐稳定,实现了把矛盾稳控在小区、化解在基层。

七一小区A区的矛盾化解不是特例。对于反映在街道社区层面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属于政府管理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社区借助信访工作力量及时转交或申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介入,依据职能职责跟踪督促协助办理。“虎头小区之前由于暖气不热、室内温度不够等问题,导致物业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的矛盾非常突出。”付红红说。为了彻底解决问题,社区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找出问题的原因,2022年将虎头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中,为外墙增加保温层,矛盾最终妥善解决。

遇事不着急,先去社区沟通,是这些年来建乐社区居民们的共识,也是王益区信访工作的缩影。如今在王益区,从与群众“唠家常”“掏心窝”开始,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化信访变“心访”,真正把基层打造成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道防线”,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日常生活中,群众产生的矛盾纠纷,大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如果轻易放过,很可能会逐步变成大冲突。为此,王益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着力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同心议事会”“思想圆桌派”等载体,让群众遇事找法触手可及,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让社区焕发新活力,让幸福触手可及。

最近炭科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保成心情十分畅快,时不时地哼一些小调,老刘遇到了什么高兴事儿?原来,炭科沟村村民付东权与付根会因为房屋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刘保成带着村上有威望的老党员张忠孝立即到现场劝解,及时制止了双方的过激行为。次日,他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村级活动中心进行调解,通过反复释法明理、耐心疏导规劝,付东权和付根会相互赔礼道歉,双方的矛盾纠纷“疙瘩”就此顺利解开。选出优秀带头干部、进村入户普法调解、评选村内典型人物……近年来,炭科沟村通过不断完善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坚持把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作为心头事,全程沟通协调、全程跟踪督办,把疏通思想与化解矛盾相结合、把打开心结与化解症结相结合,灵活运用链条式回访、精准式约访、探亲式家访“三访”处理法,贴近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基层治理贵在以“心”化解,换来群众的欣喜。王益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给个说法”,一个个发自真心的笑容、一声声勉励肯定的话语,印证了基层干部的“用心”“真心”“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