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绿色宜居宜君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303080713319-93-a66df.jpg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绿色宜居宜君

本报记者 吴洋凯 通讯员 王歆浩

山水相依、森林环抱,被森林和小溪浸润的宜君,去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1天,优良率平均达93.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100%,出境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54.27%,被誉为秦岭以北最大的一叶“绿肺”。宜君县是一座典型的生态宜居、绿色康养小县。

近年来,宜君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不渝走“生态兴县”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绿化造林,不断深化森林城市建设,抓好县域绿化提升,稳步提高森林质量。

森林城市全域筑绿成风景  

从县城南边的“城市之肺”龙山公园景区,到点缀在居民区、办公楼中间的“口袋公园”,再到一个个充满绿意的美丽乡村,绿色已成为宜君县市民眼中常驻的风景。

近年来,宜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工作,把建设“生态宜君”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位突破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宜君县围绕打造最适宜人居住、最适宜人创业的生态城市,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县城建设和改造的始终,突出“显山、露水、透绿”的要求,加快全县森林建设步伐。按照“定位要准,功能要清,特色要显”的规划编制要求,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突出山水特色。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将生态保护列入规划的刚性要求,规划“绿线”“蓝线”,保护河流、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突出山水特色,走出一条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山中有城、城乡一体的山水特色城镇化路子。深入挖掘和研究地方文脉,保护旧址、古树等,提升特色文化内涵和品位,提升城镇精气神,塑造城镇个性魅力,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与此同时,大胆探索,统筹考虑山水、田园、乡村、城镇等要素,突出地域特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核心,集镇为中心,村寨为重点,促进县城、集镇和村寨协调发展、功能优势互补、空间布局合理、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绿色城镇发展体系。

生态美成为宜君最大民生福祉  

宜君的好山好水不仅惠及当地百姓,更是成了一张最吸引人的“生态名片”。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全国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建设示范县,入选2020年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一项项殊荣的背后,尽是宜君“生态美”的写照。

近年来,宜君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制定了《宜君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宜君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8年-2025年)》,持续扩大绿色版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绘就了宜君“绿色”发展的底色,让“生态美”成为宜君最大的民生福祉。

家门口就是森林 居民乐享生态福祉  

初春时节,天气渐渐回暖,林水相依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登上观景平台远眺,视野一下开阔起来,福地湖的水面和两岸连片的绿林构成蓝绿交织的画卷,远处高楼掩映,一座森林城市在眼前铺展开来。

“坐在我们家床上,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森林,开门走几步就是公园。”村民周凤金用最朴实的话,形容“推窗见绿”的欣喜。她说,以前家门口是工业园区,几乎看不到树的影子,如今建了公园,噪音、烟尘消失了,满眼都是绿色,每天呼吸的都是清新的空气。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近年来,宜君县着力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保护空间格局,着力修复废弃矿山。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宜君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山川披绿,河湖更清,蓝天更多,多项指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我们要以饱满的干事热情和实际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美丽铜川建设宜君实践。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将有更优质的森林绿地呈现在宜君市民眼前。”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环境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