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矿区看变化 | 玉华煤矿:创新花开映矿山 转化成果促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227081056705-23-9cdee.jpg

玉华煤矿:创新花开映矿山 转化成果促发展

通讯员 朱建锋 杜玲玲

2022年度,完成八项科研项目建设,成果转化到智能供电和智能采掘当中;申请10项专利,其中5项荣获国家专利;连续在国家级期刊发表12篇论文,推进信息化建设、采掘工艺优化的大胆探索;一批批热衷创新、尊崇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有了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让每一粒创新种子开花结果,让每一寸创新土壤都能孕育希望。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玉华煤矿把科技兴矿、人才兴矿作为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深耕全员经济技术创新土壤,专注做好精、小、实的“五小”创新,持续加大投入,培育人才队伍,形成尊崇创新、尊崇技术的工作环境,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厚植创新创造“沃土”

该矿坚持从技能提升出发,在内部实行聘任制,聘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省技术状元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为师,创新“以师带徒”模式,采取与青年“潜力股”签订技术传承长期契约的方式,落实师父技术津贴激励机制,徒弟学艺考核实行月测评、年考核的机制,以及优秀师徒年度表彰奖励和选拔后备人才机制。通过制度搭台,鼓励师父倾囊相授,引导青年职工肯学热爱学习,通过实干奋斗实现岗位成才、职业发展的梦想。通过6年持续探索改进工作模式,培养出师60多名青年技术骨干,多名青年才俊走上了管理岗位,更成为矿井年度孵化百余项技术创新成果的“主力军”。

创建劳模创新、创客两个工作室,用好矿井拥有多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省技术状元、省技术能手的优质资源,矿井着力培育“玉华工匠”,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创新效力,工作室在进行理论研讨的同时,将技术课堂延伸到井下、举办到岗位,以适应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技术研究为着力点,带领小组针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攻关,实现了传授技能在一线、攻克难题在一线。

“五小”创新花开艳丽

对接现代化矿井建设需求,推进全员创新创造与“企业出题、院校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通过岗位练功、实操实战培育技术人才,以“五小”活动为依托激发创新活力。每季度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持续性、常态化机制引导职工积极参与,踊跃参加,积累工作经验,对标学习启迪思维,发挥聪明才智,从安全生产、增收节支、高效管理、提升智能化整体装备水平等方面着手,想方设法创新创造。

多年来,坚持在年度工作会上,持续开展“五小创新”“三小一练”等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竞赛系列活动,对获奖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让创新项目和创新团队既有“面子”又获激励,实现在创新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选拔人才,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潜能,让创新创造蔚然成风,打造高精尖技术人才。2022年,矿井收获“五小”创新成果83项。其中,由综采队和机电车间等多家单位联合自主创新的“转载机行人过桥装置”,不负众望摘得本年度技术创新一等奖。经评定,“巷道局部淋水收集器”“新型分风器”等创新项目分别获得表彰。矿区知名的创新“达人”徐行善、郝兴华摘得了岗位创新优秀选手称号。同时,这些创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示范引领实践耕耘

以创新成果应用为着力点,立足安全、管理、节能、质量发力,围绕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及制约经济效益提升的技术瓶颈,以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万平,陕西省劳动模范王勤学,矿业公司技术状元梅涛为技术、创新带头人,对准“卡喉”“堵点”“瓶颈”,直奔问题去、直面症结,全力推进实施技术攻关、研发、传艺、交流,拿出“计划表”、推出“作战图”、刻下“进度尺”,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践行创新精神的有力佐证。

由梅涛带头参与设计的分体式隔爆水棚、行业技能大师屈浅红主持的一项水池蓄水过滤用动筛跳汰机技术、基层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绝缘用具存放台、井下用装载机防护装置、斜巷跑车防护装置,荣获5项国家专利。分体式隔爆水棚的应用,改变历史作业方式;绝缘用具存放台的投用,极大提高设备检修效率;水池蓄水过滤用动筛跳汰机技术,有效改善安全作业环境,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实现降本增效。5项专利推广应用,招招见实效,为煤矿高效能管理提供了玉华实践经验。《信息时代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分析》《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创新与管理》等12篇论文,对智能化矿井建设提档升级具有综合分析、经验复制推广的实践指导意义。基于矿井2401智能化综放生产系统的技术探索,《复杂地质条件下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对后续智能综采系统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力支撑,积累了加快智能化建设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