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古诗词中的元宵节

来源:铜川日报

古诗词中的元宵节

王根娣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这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从古到今都非常受重视,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中华文明中,元宵节诗词非常璀璨,徜徉其中,欣赏佳句,感受一下古人的元宵节,会别有一番韵味。

最喜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灯月相映,春风拂面,天上月辉轻洒,地上花灯漫行,笙歌悠扬,祈祝丰收,小伙歌唱,姑娘欢笑,让人感受到满月彩灯伴游人,天时地利人和的元宵节热闹场面,诗中佳节与人浑然一体,意境优美,游人春风得意,可谓天人合一。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绚丽的元宵灯火,佳人的欢声笑语,描绘出了当时观灯之盛况。“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的这首《元夕·不夜城中陆地莲》从侧面着笔,描绘出张灯结彩,梅花绽放,明月初照人,人恋月,月依人的情景。“夸豪斗彩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派笑声和吹鼓,六街灯火庆升平。”才女朱淑贞眼中宋代的元宵节更是观灯赏景,社戏连台,流光溢彩,一片歌舞升平景象,让人感受到盛世节日的珠宝气。

赏月观灯,佳人相陪,醉美元宵节是人生别有风味的佳境。“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别出心裁,以生花妙笔生动地写出了元宵佳节,人生邂逅,收获意外,有追求就会成功的美好与幸福。节日成为人生得意时,诗词提炼出真理,因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辛弃疾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诗堪称元宵诗词的绝唱。

赏月观灯,元夕情韵悠悠,思意绵绵,人生伤离别,在元宵诗词中又是另一种风情。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道尽痴情人的相思之苦。去岁元夕,与有情人互叙衷肠,情意缱绻。今朝元宵夜,景依旧,人面不知何处去。佳节生伤感,成为悲凉的人生境际。脍炙人口的佳作,让节日有了悲剧的气氛,但其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多么的耐人寻味呀!

纵有明月花灯可赏,宝马香车迎送,酒朋诗侣相随,然而,家国沦亡,春意可知几许?诗酒能消几何?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元风雨?来相召、宝马香车,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意跌宕昭彰,表现出一种去国怀土、凄怅悲凉的忧愁。作者通过在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比照,节日中的家国沦亡之感跃然纸上。“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明代诗人王磐的这首散曲《古蟾宫·元宵》,今昔对比,反映出明代国家日渐衰败,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词中滋味让节日充满家国情怀。

人生有幸,生于华夏,喜逢盛世,流连节日,书诗相伴。又是一年元夕,在燃放烟花、喜猜灯谜、共吃元宵之际,结伴赏月,品读古人不朽词作,感恩生活,这是多么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