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浓浓文化味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来源:铜川日报

20230113073450678-18-b5f40.jpg

浓浓文化味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通讯员 刘倩

在刺绣专业合作社,绣娘们三五成群讨论绣法;宜古村音乐小院,村民们齐唱经典红歌;孟姜塬村书画小院,笔尖下描绘着对幸福生活的展望;梁家塬跑马传习所,民俗表演热烈奔放……在王益区,一系列文化探索孕育着一股向上的力量,也成为乡村文化发展路径的缩影,乡村文化的火种成燎原之势照亮王益广袤大地。

农家书屋充实“精神粮仓”  走进王益区军台岭村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宽大的书架,上面整齐摆满着各种书籍,窗明几净,透过玻璃窗,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呈现在眼前……“我们农闲时候都愿意来农家书屋看看书,生活更加充实了。”军台岭村村民王小霞说。农家书屋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不仅照亮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点燃了群众的阅读热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农味儿”不足怎么办?作为农家书屋,内容平民化才能让大家乐意来看,农业知识、农技指导等书籍必不可少,王益区每年定期更换农家书屋的书籍,将适合农民阅读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等出版物配向农家书屋,满足农民的多样阅读需求。

王益区现有26个农家书屋,有人管、有书看、有活动,是农家书屋“热闹”的秘诀。为使农家书屋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农家书屋完善了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责,按有人管理、按时开放、方便群众的原则,做到借还有登记,群众需求有记录,同时,有针对性地配备少儿类、文化类等书籍,并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活动,助力书香王益建设。

文艺小院点亮多彩生活  “作为一个文化志愿者,在家里能建文化小院,我很感动也很高兴。”曲艺文化小院负责人陈小玲说道。一个个文艺小院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了文化大餐,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文艺力量,也以文艺最鲜活、最温情的形式走进基层。

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乡村文艺小院的建立,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载体。乡村文艺小院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职责使命,以乡村文艺能人为支点,深入田间地头、村庭院落,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了解文艺,参与其中,享受文化惠民成果,激发乡土文化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我们将充分发挥乡村文艺小院的功能作用,吸引更多文艺爱好者参与其中,辐射带动周边的群众走近艺术,感受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文艺力量。”王益区文联副主席牛艳说道。

文化大院搭建“众乐”舞台  1月6日,走进梁家塬村文化大院,一派热闹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舞台上舞蹈队正紧锣密鼓地排练,“家门口的文化大院,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了……”村民口中称赞的文化大院,是王益区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文化治理变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创新之举。

一院一方案,一院一景观,一院一特色。王益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完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推进村民文化自治,激发村民文化传承意识和文化创新热情,发展乡村本土文化,经过3年多的实践,已在9个行政村建成34个“一院一特色”的乡村文化大院。

张湖北、梁平均、秦银霞、范亚侠……越来越多乡土文化人才涌现出来,秦腔、书画、传统舞蹈等16项乡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王益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需求,问题导向,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文化理事会乡村文化大院建设区域全覆盖,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时代新征程,王益区探索以文化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既补短板、又做内功,既抓硬件投入、又重机制完善,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送到群众中去,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