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寻访老堡子

来源:铜川日报

寻访老堡子

王赵民

耀州区孙塬镇孙原村之前去过多次,但这次我要专门寻访孙思邈的出生地,俗称“老堡子”,据说在村东塬的半坡处,村里人说“连小孩都知道”。

绕过村东一片房屋,沿着田埂前行,塬面越来越逼窄,不到一里地,一块长约二十米的田地挡住了去路,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峁头,在黄土高原残塬地区常见。田埂高约五米,下面是一个宽十多米的堑壕,很像古代的护城河一样,只是没有水而已。下到堑壕,穿过一片椒树林,迎面有一堵土墙横亘,高约八九米,这很有可能是老堡子的城墙,墙头爬满了草,虽经一千多年的风蚀雨淋,依然坚固结实。中间撕开一个大约两米的豁口,或许是以前的城门,墙根厚度约四米。进“城”之后,就进了“老堡子”。

面前正对着的是惠塬,远处是巍峨的将军山,翻过山即富平界。山下摆布了几条水泥生产线,嗡嗡的机器轰鸣声持续不断。脚下的一条像牛脊背的细梁非常陡峭,沿着脊梁背是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像一条飘带一样直插沟底。坡面由此一分为二,西边是一面大坡,一直向北延伸,收缩至村边;坡对面是现在的孙原村,树木葱茏,房舍南北一字儿排开。

东边的坡应该就是孙原村先祖们居住的地方,如梯田一样,从上到下,有七八级,宽度依次收缩。每一层都荆棘丛生,还夹杂着可能是近年来栽的零星的柏树、松树,但无一棵是高大挺拔上了年纪的古树。听说多年前有人在此见到窑洞,洞内还有土炕及砖块,也发现过铁打的农具之类的东西,但现在废墟上已经看不到以前窑洞的痕迹了。民国时期的著名居士高鹤年在光绪年间曾两次到过这里,在他的《名山游访记》卷二“陕西诸山游访略记”一文中有专门的记载:

七月二十六日早,孙家园,为真人故宅。此去三里许隐洞,余乙未年憩息于此,彼时境界颇好,忆诗云:

岩前古路尽生蒿,数日无人走一遭。

图利固然居市好,韬名恰是住山高。

三更明月为良伴,百尺乔松作故交。

念头纯净无眷属,一言相契胜同袍。

乙未年是1895年,高鹤年看到这里有“百尺乔松”,但不知道毁于哪个年代。听村里老人说,过去这里的古树非常多,人们盖房需要木料,就把树逐渐伐完了。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享用了可以理解,只是伐了之后得赶紧补栽。若是那样的话,兴许现在看到的仍然是一片茂盛的林子。

沟底是东、南、西三面沟的交汇处,有从将军山下流过来的小河,由此蜿蜒流向耀州城北注入漆水河。为什么把村子选在这里?古人有“泽水而居”的传统,很有可能,孙原村的先民们最初住在沟底下河岸边。沟里的地不够种,就选择坡地,开荒造田,之后又发展到原上。考虑到耕种方便,就把村子由沟底下移到半坡,那样吃水也不远。再后来,就把这个地方放弃了,移到了今天的孙原村。村里有一处名叫“药王幼读处”的地方也属保护对象。那里有一棵老槐树,见证了孙思邈的成长,也见证了孙原村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