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风采 | 他把乡亲当亲人 他让公正看得见

来源:铜川日报

20221213075537912-4-95da1.jpg

他把乡亲当亲人 他让公正看得见

本报记者 张欢欢

他不是在走村串户调查取证,就是在释法明理、苦口婆心调解。看着案卷从几十页增加到几百页,他也曾感到工作的艰辛,但当他紧握法槌敲响正义的响声,群众报之以真诚的微笑时,他的目光又是那么笃定和热诚,他是印台区人民法院审委会专委员额法官杨军。自1987年7月从事法院工作以来,杨军对法院事业执着追求,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只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深厚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才能满足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杨军就是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南,来践行为民司法的光荣使命。自2002年以来,杨军扎根红土法庭,作为一个基层法庭的法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如何让全镇的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暖、法律的阳光、法律的公平。

“这是红土法庭吗?我开庭来晚了。”定于11月7日9时开庭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眼看开庭时间到了,这时,审判庭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满脸憔悴的老人,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是红土法庭,你是被告王某某吗?”杨军赶紧让老人进来,“快进来,再晚一会儿,本院将按依法缺席审理了。”庭审迅速开始了,原被告双方均同意由法院主持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杨军得知这位老人因2016年给儿子娶媳妇经济困难,在银行贷款60000元,贷款到期后,老人无力偿还,加之儿子儿媳离婚,儿子外出务工留下孙子在家,老人独自照看孙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老人诚恳说,“杨法官,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不赖人家银行的钱,我眼前实在无力偿还,我的腿受伤了,我都不敢去医院看大夫。”说着老人便挽起裤腿,漏出骨瘦如柴、一片青紫的伤腿。“我确实有困难,希望杨法官给原告说说,还款的时间能不能稍微延长一下。”听到被告这样讲,杨军明白被告能认识到偿还本息的责任,有主动还款的意识,于是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劝说原告体谅被告的实际困难与现实处境,争取最大化的调解空间。最终,原告方做出一定让步,同意给被告方延长还款时间,但必须按时偿还借款,被告方也表示自己会抓紧时间凑钱,早日将所欠款项还清,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法律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温度的,杨军在日常工作中始终践行“司法为民、更亲民”的初心使命。

基层法庭作为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向农村,受理的多是家庭婚姻、土地纠纷等“小”案件。杨军说:“这些案子小是小,但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耽搁不得。”今年3月份,受疫情防控影响,有一起离婚案件,眼看就要到了审限,因为之前原、被告双方均在外省,就曾申请延期开庭过,如果这次再开不了,就有可能造成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杨军心急如焚,他对书记员说,“不行咱就试试网上开庭”,书记员担忧地说,“这是新设备,我各方面操作还不熟练,还要调试设备,检查网络、指导双方当事人下载和使用网上开庭APP,核实参加庭审的诉讼代理人委托信息等等,万一出什么问题可怎么办。”杨军一听忙说,“咱们要想着办法解决事情,不能怕事,更不能因为怕,耽误案子审理进度。”为确保庭审工作顺利开展,书记员提前添加了案件当事人微信,指导双方当事人熟练系统操作,对案件争议焦点进行庭前沟通。经过一系列准备,庭审如期进行,在庭审中因信号时强时弱加之当事人操作不熟练,声音传输有时出现噪音、回音等问题,杨军耐心地一次次提问,一次次重复,一次次释明,一次次不断提高音量,最终在共同努力下,庭审顺利进行完毕。杨军对工作的执着、认真,对当事人权利维护的决心,让同事们深深地佩服。在杨军的带领下,2009年红土人民法庭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庭”;其个人也曾获得多项荣誉:“2012年全市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2012年印台区优秀党员”“2012年全市法院系统办案标兵”,且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

“也不知道从哪天起,我成了乡亲们的知心人,大家到镇上办事路过法庭经常会进来聊一会儿。有的带着朋友咨询生活琐事,有的问一些法律知识。”杨军说,在基层这些年,个人虽失去了很多,但“群众事无小事”不是口号,需要真正去践行,才能赢得群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