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 围绕园区定位谋划产业发展 推动“一示范四高地”在园区落地见效

来源:铜川日报

20221114083151454-28-4f03f.png

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

围绕园区定位谋划产业发展 推动“一示范四高地”在园区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一示范四高地”目标,围绕园区定位谋划产业发展,1-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2亿元,同比增长13.83%;完成工业投资13.26亿元;规上企业实现产值32.55亿元;培育规上企业5户;培育市场主体9户;实现外贸进出口7.51亿元;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家。

今年以来,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工作推进顺利。在项目建设方面,共实施项目47个,其中产业类项目34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3个,总投资131.83亿元。截至10月底,新开工各类项目22个。承担市级重点项目15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4个),已全部开工,实现投资15.2亿元。建成项目9个,铟杰一期扩产、光速芯材2个项目已试产,明扬覆铜板项目完成设备安装,宇腾光电新材料项目进入试车阶段;全通激光、秦诺宁康、中辉管业、盛力建材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远大稀土镁合金、凯立稀贵金属等26个续建项目均达到序时进度。园区蒸汽管网、供热管网、华原三路已建成,复兴路东段正在抓紧建设,污水处理厂主厂区已开工建设,华能铁路专用线、玉皇阁二号桥工程顺利推进。净水厂、公共停车场项目正在办理土地报批手续;在精准招商方面,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建设的第一要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不断创新方式,由“面对面”转为“屏对屏”,先后与宝莱特、炬光科技、彩虹新材料等企业开展“云洽谈”50余次。组织参加2022陕西—京津冀先进制造外资企业合作交流会、第六届丝博会等活动,宣传推介园区,主动对接项目,1至10月,园区共签约项目20个,涉及资金115.2亿元;利用市域外资金17.86亿元;利用省域外资金11.46亿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理念,强化作风建设,把提高机关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建立工作周例会、日报告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梳理存在问题,主动问需企业,实行马上就办、全程代办服务;积极与市供电局、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等专营单位对接,强化要素保障,帮助在建项目解决水、电、气等方面存在问题;积极落实一揽子纾困惠企政策,累计兑现各项资金7200余万元。

园区党组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军告诉记者,下一步,园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强化作风建设,凝心聚力奋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发展动能。紧盯园区主导产业,强化全员招商、精准招商,加快对接西北有色研究院瑞鑫科稀贵金属新材料、新智汇复合材料、思摩威柔性有机材料、普惠鑫光无源器件、秦烯高纯电子信息材料、铟杰磷化铟量产生产线、爱谱数据集成柜生产线、高档电解铜箔等20余个项目,力争再对接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好项目。二是强化项目建设,扩大产业势能。严格落实“五位一体”项目推进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开工建设华毅澳峰雷达及压力传感器生产线、华原广场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全通激光芯片、秦诺宁康医药、中辉管业、盛力建材等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加快环西路、双谱、百川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强化要素保障,为明年推进项目建设打好基础。三是强化纾困惠企,释放企业产能。认真落实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抓好“双百双千”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协调落实兑现留抵退税、入规奖励、技改补助等各项补贴资金,帮助企业争取中省各项政策扶持,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释放企业产能,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召开光电子、新型建材产业链恳谈会及稳经济促发展座谈会,密切联系企业,凝聚发展共识;引导和鼓励融资平台、知识产权管理等专业机构入园开展服务活动,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项目谋划,厚植发展潜能。2023年,园区计划实施项目39个,总投资9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固投30亿元。计划纳入市级重点项目9个,纳入省级重点项目4个。39个项目中,产业类项目27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2个。前期项目3个,涉及资金102亿元。包装策划项目31个,涉及资金208.38亿元,力争转化20%以上。五是强化服务保障,优化承载功能。完善“同心办”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审批服务“前沿阵地”,根据入园企业不同需求,安排工作人员面对面、点对点提供“全流程、全覆盖、标准化”服务,减少办理环节,加快手续办理,力争企业需求“不出园”,问题解决“在园内”。加大协调保障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复兴路东段、华能铁路专用线、玉皇阁二号桥工程建设;完成净水厂、光电子产业园地下停车场项目土地手续报批,为明年项目开工奠定基础。六是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突出“六个聚焦”,紧盯四个重点领域,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树牢“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强化工作“日汇报、周点评”制度,坚持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细化落实措施,确保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配套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记者 段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