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铜川市以生态环境保护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20221106082946869-18-2f990.jpg

铜川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饱受污染之痛,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近年来,铜川市站位“国之大者”,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获全国“2021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称号,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攀升。今年,铜川市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稳中向好,空气质量关中第一,水质改善率全国第17名。

完善机制聚合力,构建生态环保大格局。铜川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市委统揽、人大监督、政府主导、政协支持、纪监助力、区县和部门合力推进,使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更加坚实。市人大颁布实施铜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视察审议生态环境状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市政协围绕生态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双月协商”“对口协商”,一大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生态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司法机关依法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探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专业合议庭,规范统一了受案范围和审理程序。公安部门设立环食药支队,提前介入、联合查案。企业依法治污、守法排污,广大群众关注环保、践行环保、投身环保,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环保”格局。

精准施策抓防治,推进环境质量大改善。一是坚持“夏治臭氧冬治霾”,连续五年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VOCs源和生活源“五源共治”精准化专项治理,2021年优良天数287天,5年增加了45天;PM2.5浓度从每立方米54微克下降至36微克,为关中各市最优。二是坚持截污纳管清河道、深度治理挖潜力、常态补水提效果,重点实施了投资12.65亿元的漆水河综合治理工程,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均提标到黄河A排放标准,改造排水管网161.35公里,整改混错接点162处,今年补充生态流量950万立方米,打了一场水环境治理翻身仗,岔口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优于国考目标2个类别,为监测以来历史最优,2021年改善率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水质全国排名提前了17名。三是“三线一单”划定三类共49个环境管控单元覆盖全域,不断强化重点领域管控,留足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2名副市长挂帅成立专班,公安、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和镇村执法值守,坚决刹住了外市非法转移倾倒建筑垃圾、化工废水等违法行为。

对标对表严整改,加快生态环境大治理。按照以改促建、以改促治、以改促管、以改促变的思路,采取领导包抓、清单管理、专项整治等措施,针对性开展大气、水和生态、矿山、重点行业及证后监管、环境安全五大领域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对20个重点行业117家企业实行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水务等部门联合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执法专项行动,生产矿山恢复治理率78.51%,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率94%,崔家沟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变难点为亮点成为全省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川口三道桥集中采石矿山变老大难为“样板间”受到生态环境部领导肯定,美鑫公司年产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被中央环保督察组作为正面典型予以表扬。2021年开展的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中,铜川无典型案例,目前,42个反馈问题已整改到位21个,180个信访问题全部办结。

试点示范强科技,促进基础能力大提升。抓住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全国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市等机遇,加快补齐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环境监测、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和覆盖重点区域、河段、企业、镇村的自动监测监控网络,网格化监管“红旗模式”在全省推广,“最后一公里”的2134名网格员队伍让污染无处藏身。今年,通过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实现了涉气企业治污设施用电监管和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治污效果和监管水平。

绿色引领促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减材料,优化环境要素保障,充分利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提前优化项目选址选线;实行建设项目总量指标承诺制,通过交易获取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总量指标获取不再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程序;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光伏风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保供煤矿项目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坚持绿色引领,压减水泥产能近200万吨,置换产能建成2条“二代技术”标准的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成为行业标杆。声威建材公司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冀东水泥公司创建为国家级绿色矿山。累计投入6亿元对全市39家煤炭洗选及储煤企业开展评星定级和提升工作,用标准倒逼行业内涵式发展,全市精洗煤增长105%,企业尝到了治污增效的甜头,印台环保产业园区催动环保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合凤高速铜川段、青惠公路、鑫瑞源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了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地下管廊,高标准疏通城市“血管”;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实现清洁能源公交和出租车全覆盖;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建成25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小区,群众参与率达到80%,垃圾分类“铜川模式”成为全省亮点;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通讯员 杨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