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 | 镜头中的大中华

来源:铜川日报

镜头中的大中华

边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20世纪80年代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生动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全国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繁荣,才是真正的大中华。可能是受这种思想影响,宋金钟先生从2013年开始了对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的拍摄。如今他的摄影集《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就要付梓了,它给人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给读者的启迪更是多方面的。其影像之精美、叙述之精准、内容之精到,堪称教科书式的力作。

作者历时10年,行程12万公里,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如一名行者,踏遍大江南北,用手中的相机,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存照。他从拍摄的20多万张全国各民族的照片中,精挑细选,结集成册,便有了《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的面世。

这是一部作者的心血结晶,是各民族灿烂的文化撷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神佳酿。如果说中华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各民族就是她健硕的枝丫,每一个枝干都硕果累累。这让人心动,作者更是以一个朝拜者的心态,一次次扣响山寨的大门,聆听远古的回音;一次次徘徊在崎岖山路,寻觅岁月的遗存;一次次穿越大漠莽原,捡拾民族文化的花蕾。他贪婪地按动快门,记录每一张笑脸、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瞬间。他把所做的一切看作是责任,是对各民族的礼拜,是对各民族璀璨文化的礼赞,是对后世来生的献礼。

这是一首展示各民族文化的交响乐。当那达慕的汉子纵马扬鞭的时候,江南水乡龙舟争流的时候,山寨篝火点燃的时候,锅庄舞动的时候,雪橇划过林海的时候……那天、那地、那人、那家畜和那开屏的孔雀、动听的百灵、头上的飞禽、山中的走兽、河湖里的鱼虾都成为了舞台的主角。这时的舞台是苍茫大地,这时的天地人合而为一,共同演奏属于大中华的民族和乐。沉浸在多姿多彩的舞台中,徜徉在争奇斗艳的百花园里,他犹如一名古老的史官,唯有忠实的记录,才能让激动的心得以平复。

这样的行旅是幸福的,很少有人能完整领略五十六个民族的全貌;这样的记录是神圣的,因为每一个民族的光芒都直透人心,洗涤灵魂。

这是一部汇集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图谱。一张脸谱、一顶毡帽、一柄刀剑、一架织机、一张渔网、一首山歌,那些有文字的和没有文字的,那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那些对日月、对牲灵的敬畏,对灾难、对病疫的抗争和对丰收的喜悦、对大地的膜拜,对一切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世代相传。令人无比感慨的是,每一种文化遗产都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所以,要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各民族的故事,它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虽然,各民族劳作习惯、节庆礼仪、服饰饮食、语言行为等有差异,但展卷观之,那种兼收并蓄、相互包容又十分让人动容。为什么我们能和睦相处,因为我们是兄弟,为什么我们能长期厮守共存,因为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互鉴与兼容,让我们有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当唢呐奏响黄土高坡的情,芦笙吹响田埂的恋,马头琴弹拨大草原的心,长鼓击打长白山的胸,一切的一切都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中华“和而不同”“和和美美”“合舟共济”,使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团结如一,共同构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宋金钟先生以一己之力,为我们提供了参照。我们可以循着他的讲述和实录,去领略、去倾听、去追溯、去感怀、去传扬,就像风一样,把种子播撒。

这是一部启示录。什么样的退休生活更有意义,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旁人无权指手画脚。但在我看来,只有把个体的行为融入民族文化,并竭尽全力呵护、传承才是值得肯定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这是我们战胜各种挑战的底气。这种文化自信,来自各民族的创造与贡献。时下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个层面讲,爱我们的民族和民族文化,学习、保护、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

这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展示的不单单是影像和解说,照片、文字背后的内容更丰富。作者和大部分退休人员一样,卸任后开始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游历,一条河、一棵树、一群鸟都能给他带来心灵的愉悦。相机与他相伴,就像是他的第三只眼睛,他借助相机发现、聚焦、定格、成像,乐此不疲,他的影像人生由此开始。但渐渐地,也隐隐感觉到另一种缺憾,他必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用他的话来说:“开始只是出于对摄影的爱好,但拍着拍着,发现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在流失、在衰亡、在枯竭,无形中有了一种责任,一种抢救的责任,一种呼吁保护的责任。”这是他的选择和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和新高度。拍摄五十六个民族,让他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充盈滋润。

透过这部书,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摄影是老实人干的事情,特别是纪实摄影,想投机取巧的人是难以胜任的,因为镜头不会撒谎。仅从宋金钟先生遴选出的照片,我们看不出多么高深的技巧,因为不需要,不需要人为地拔高和粉饰,不需要过度地渲染和营造,摄影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接收信息的载体,为人们了解特定时空的人为现象提供真实、可靠的维度。因此,摒弃虚构,实事求是地记录,才是纪实摄影最需要的。这就是《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带给我们的惊喜,也是纪实摄影魅力所在。

透过这部书,我们还看到了另一种景象,就是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这是历史上固有的“五方之民共天下”治理理念的赓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起,汉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各少数民族人口却在不断增长;当我们脱贫攻坚时,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那些游牧民族定居了下来,那些散落在高山密林里的人们移民到了一起,桥架了、路通了,跨越式地融入了现代文明。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独龙族、拉祜族、仡佬族……他们和汉族群众一样,幸福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有图有真相,这样的影像记录让这部摄影集跳出了简单地照搬。一部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盛世画卷灿烂夺目。

然而,这部摄影集仅仅是一个图谱,一个索引,我们不能苛求作者提供更深入的研究。都说各民族文化是一座座富矿,如果你有志于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按图索骥,一定会少走弯路,获得成果。

请守护好我们各民族的文化,它是我们的根;请守护好我们真诚的心,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魂。在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上,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哪个更迫切更重要呢?宋金钟先生选择了前者,作为读者我要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