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来源:铜川日报

20221106082946869-18-2f990.jpg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行一线工作法,持续开展“三送一促”活动,深入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强化助企纾困和经济运行调度,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完善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一办十组六专班”工作体系,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工作应急预案,认真落实人、物、环境同防措施,严格闭环管理要求。建立经济稳增长、项目谋划、入规纳统3个工作专班,成立8个督导组,坚持每周督导经济稳增长工作。细化三季度经济稳增长78条任务清单,压实各区县各部门稳增长责任。

强化政策落实保市场主体稳大盘。先后印发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紧急通知、确保“开门红”实施意见、加快复工复产13条、金融支持稳增长等措施。在落实落细一季度经济稳增长工作意见基础上,及时出台稳住经济增长46条政策和26条接续措施,结合实际增加项目奖补、弹性供地、简化审批、旅游业恢复等7条措施,市级有关部门配套出台实施细则。截至9月底,存量增值税留抵退税全部落实到位,增量增值税留抵退税按规定稳步推进。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税收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生产。出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保产业链供应链促经济平稳运行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铝及铝合金产业链精深拓展,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向全系业态发展,新兴产业聚集成势,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扎实落实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要求,加强项目全周期、清单化推进,精心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次、观摩2次。出台前期费补助等激励措施,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闲置土地处置成效明显,国家计划单列2000亩用地指标,省级配套1000亩指标支持我市项目建设。发展改革系统争取到位中省预算内资金7.1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项目37个,发行金额24.4亿元;4个项目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基金1.88亿元;申报制造业等领域中长期贷款项目99个,29个通过国家审核,贷款需求22.1亿元;申报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28个,6个项目通过国家审核,融资需求2.2亿元。

多措并举促消费拓外贸畅循环。建立限上商贸企业包抓机制,市区县联动开展“三送一促”活动,坚持按月开展专项调度,协调解决经营难题300余项,开展惠民促销活动100余场次,出台鼓励户外经济、夜间经济恢复政策措施,开展“乐购铜城·悦享生活”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我市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加快旅游恢复,实施“引客入铜”补助政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

统筹区域协调促进高质量发展。耀州组团纳入西安都市圈规划,会同西安等地市编制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统筹推进“三全”公共交通体系。紧盯首位产业培育发展、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县城建设4个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中省支持,王益区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宜君县列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耀州区纳入全省“一区一策”支持范围,宜君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印台区、王益区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五区,落实省级县域经济专项资金5900万元。

切实保障改善社会民生增福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累计投入就业资金9570.71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7亿元,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146人。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5%,均居全省第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开工在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7所,严格落实“双减”要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有力有序推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秋季开学新增学位490个。举办陕西省高山滑雪公开赛等体育赛事活动11项。梅七铁路电气化改造主体完工,西延高铁铜川段建设调整方案获批,铜川站场规模由2台4线增加到3台7线。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27个。新区城区31条街道3382个公共车位纳入智慧停车管理。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环境。秦创原铜川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深入,国家高新区加快创建,铜川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抢抓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机遇,与西安理工大、西北大学等签订成果转化协议。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扎实开展耀州区“标准地”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增存挂钩”机制,消化2017年以前批而未供土地1187亩。将84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带方案出让土地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0天,压减31%。惠塬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政企互通数字赋能用电报装、创新创贷机制支持创业2项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纳税、办理破产、劳动力市场监管等6项改革举措在全省推广。(记者 董唯韦 通讯员 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