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丨白涛:责任使命一直在“路”上

白涛:责任使命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 张军平 郭颖

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36小时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新区东环路疫情防控卡点每天2000余车辆的查验、养护管理农村道路155.351公里……一个个干巴巴的数据背后,充盈着白涛对交通事业的痴心不改,对繁忙工作的无怨无悔。

白涛是新区住建交通局的一名干部,7年前成为风雨无阻的交通人,7年里在平常的公路上践行责任使命。烈日下、寒风里,迎晨光、披星月,白涛变黑了也瘦了,但身上那种“人在路上,路在心中”的铺路石精神始终不变。

奔走项目一线的“筑路人”  “要想富,先修路”,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句朴素口号,也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区鱼池村的主导产业是樱桃,通村主干道路面却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滑路烂,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樱桃运输,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白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申报审批、多方协调、组织建设……今年3月,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鱼池村通村主干道开工建设。

白涛风里来、雨里去,一得空就往修路现场跑,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严把项目质量关,紧盯项目进展情况,同时还进行技术指导优化设计方案,只为道路赶在樱桃季来临前修好。5月初,鱼池村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窘境,一条平坦的柏油路跃然眼前。

“该项目改扩建道路2.2公里,新建排水渠900余米,我们还完善了路上交通安全标识。一条畅通、安全、质量达标的农村公路能够造福一方百姓。”白涛说。

道路通,百业兴。鱼池村的通村主干道修到了村民的心坎儿上。“今年客户上门收购樱桃、我们出村销售樱桃都方便很,挣钱也多了。”“不仅修了路,还解决了村上的排水问题,生活污水到处横流的现象再也没有了。”鱼池村及周边村民交口称赞。

村道硬化、巷道改造、修建排水渠……2017年到现在,白涛共参与了49个项目的改造建设。他和农村道路打交道最多,哪块需要修补、哪块需要重建……他都门儿清,怎样让路修得更合理、更安全,他心里更有谱。

农村道路安全的“守护人”  “修好公路不爱护,等于白修一条路。”近年来,白涛踏遍了新区27个行政村,每条村道都留有他的足迹。一丝不苟地进行路况巡查,摸排道路标识标牌及安全防护是否缺失,发现路面塌陷、开裂、边坡不稳及时记录,任何不安全因素和公路早期“病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在稀松平常的道路上寻找不安全的蛛丝马迹并非易事。白涛自有他的诀窍,“心到、手到、眼到”,一旦发现问题,宜早不宜迟,及时采取措施养护到位,确保辖区道路畅通、安全、舒适、美丽。

平日里,白涛得空就给自己“充电”,钻研公路养护规范、学习行业新技术、了解新材料,为公路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方案。“不学不行,现在道路养护也讲究科技创新,很多新技术既环保又省料,还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白涛在工作中总是追求与时俱进。

农村公路等级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树木倒伏、路基冲空、大小塌方等问题极易出现。白涛把天气预报放在手机界面最显眼处方便查看,及时做好预警防范,加大安全应急、养护联合巡查力度,细化不同程度险情的科学处置。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新区27个行政村大多数紧邻公路,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白涛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共同对农村道路进行“一灯一牌三带”治理,一个路口安装一台安全警示爆闪灯、一面道路交通安全提示牌、三条减速带,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疫”不容辞的交通“守门人”  “你这种情况需要做落地核酸,谢谢配合。”国庆节期间,阴雨连连,环境嘈杂,在新区东环路疫情防控卡点,白涛仰着脖子、扯着嗓子对一辆身高2米多的卡车进行查验,不放过每一个检查细节。

交通卡口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白涛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交通防疫工作,每一次都冲在最前面,始终秉持“逢人必检、逢车必查”的原则。

查验工作看似简单机械,实则复杂多变,需要查验人员熟悉最新的政策,也经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查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关键点位设置提醒告知牌、帮助不能正常使用“陕西一码通”的人员登记信息、增加登记通道分类查验、点对点闭环转运……白涛总说,疫情防控工作是个精细活儿,容不得半点马虎。

8月份以来,白涛又主动承担了新区全域核酸检测中的运输保障任务,凌晨4点组织护送医务人员抵达核酸检测点位,采样开始后又调配车辆转运核酸样本,结束后又重回卡点值守。

作为新区疫情防控交通运输组联络人,白涛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几乎每天都是连轴转,晚上实在累了就窝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

“尽管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事务杂,但我每天都会挤出一些时间对今天的工作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全力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白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