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生态演绎绿色蝶变

王益区生态演绎绿色蝶变

本报记者 吴洋凯 通讯员 高佳伟

进入十月,天气转凉,而王益区王家河水文化公园里依旧热闹非凡,天刚蒙蒙亮,已经有不少群众开始晨跑锻炼。“这几年老区休闲锻炼的公园渐渐多了,家门口就有王家河水文化公园、湿地公园,都是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让人住得很舒服啊。”家住王家河小区的刘女士是湿地公园的“常客”,早饭后在公园散步已成为她的日常习惯。

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王益区紧抓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机遇,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公园。人民公园、王家河水文化公园、吕家崖遗址公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优美舒适的休憩锻炼环境,更成为王益区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近年来,王益区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以奋斗者的姿态,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实现了生态环境由量变到质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截至2021年底,该区共建设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6处,拆除关闭“散乱污”企业85家,完成居民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11614户,拆改燃煤锅炉82台、率先在全市完成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清零”任务,淘汰老旧机动车及黄标车922辆,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16年234天增加到315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6年至2021年,王益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分别为234天、247天、232天、277天、317天、315天,同比增加34.6%,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目标任务。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区坚持创新探索,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从源头治理、在线监测、日常巡查、项目改造、执法查处等方面抓起,及时发现处置各类问题60余起;建项目促达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15处,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15.86公里,河道清淤疏浚6.8公里;查处污染水环境违法案件2起,行政处罚30万元,有效震慑环境违法行为。如今,出区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转变,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新村出区断面水质明显改善,2021年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2022年1至8月为Ⅲ类,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转变。

王益区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污染地块管理,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及执法专项行动6次,完成矿山地址恢复治理3处,消除地质灾害点20个,重点区域造林绿化1.6万亩,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当前,全区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可控,渭北“旱腰带”治理成效初显。近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全区“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实现高点起步。

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绿色引领、城乡联动,推动了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王益区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最美村2个、示范村8个、精品村12个,市级生态村14个。累计完成户厕改造9987座;建立覆盖全区2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办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共拆除危破旧建筑67.05万平方米,实施道路“白改黑”9.7公里,完成城市道路亮化22.64公里,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及公益林管护2148亩,建成南屏公园等8处绿地公园,新增公共停车位2116个;改造老旧小区136个,2.49万户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久久为功。王益区厚植生态底色,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硬作风,努力打造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王益,以优异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