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风采 | “只要到法院来,就是希望咱们能解决问题”

“只要到法院来,就是希望咱们能解决问题”

——记印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左菊红

本报记者 焦悦

“有理没理,只要到法院来,就是希望咱们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假如自己是来访办事的群众,希望遇到的接待法官是怎样的。”这是印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左菊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左菊红先后在政工、执行、民事庭工作,2012年左菊红来到立案庭,同时接手信访工作。十年来,她始终勤勉敬业,严以律己,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展示着一名优秀党员和法官的高尚情操。

立案庭每天都要接待众多的当事人,虽然很累、很繁琐,但却是最需要热情与耐心的地方。如果让左菊红总结信访化解的工作经验,她会笑着说,其实就是“以心换心”。四字虽简单,内容却丰富。她负责信访的这十年时间里,印台法院的信访工作从以前的简单转办逐步转型到参与化解,在信访化解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方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形形色色的人,包罗万象的事。初次接触信访,她就接到了一起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侵害人也是五个小小少年,公安部门将这个案件移送过来后,因五人均不够刑事处罚年龄,只能通过民事赔偿来化解矛盾。五个少年的家境也是令人唏嘘,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调解的半年时间里,她多次入户、入校了解情况,在给予受害人适当赔偿的同时,兼顾孩子的上学和心理健康问题,并联系妇联给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如今十年已过,孩子们也已长大成人,也正是这件事让她看到了信访化解的意义所在,更坚定了她从事信访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信访群众中不乏文化程度低、年龄大、认知能力差的来访群众,针对这类弱势群体,要进行书面诉讼引导,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络,便于更直观掌握法院对个案的意见,避免当事人在信访过程中发生一些误传,促使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和矛盾的化解。在立案阶段推行个案风险谈话,对诉讼风险较大的案件形成书面谈话笔录,便于审判人员更早了解案件风险点的同时,在立案阶段对有可能引发信访的矛盾进行有效梳理。加强信访、审判和执行的有效联动。王某、武某都是信访老户,长期的信访、接访让他们对印台法院的信访工作有了一定的信任。去年年底,这两位“信访老户”终于息诉罢访。十年的信访工作,每个信访案件在化解过程中几乎都是“一地鸡毛”,但化解之后她的心里都是无比的宁静和满足。

转眼已到知天命的年纪,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家庭生活的磨炼,她自内而外地散发着从容和自信。感谢平凡岗位赋予的十年宝贵经验,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和信访工作者,法院制服可以洗褪色,工作的点滴回忆也可以模糊,但化解信访矛盾的信念只会越发坚定,永不褪色。敬业奉献,用热爱与汗水书写职业诗篇;刚柔相济,用铁面与柔情撑起公正天空。她展现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践行着执法如山、司法公正的使命担当,她就是最美干警、身边楷模——左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