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山水 心灵视界——读鱼福昌先生《途中》| 李翔

途中山水 心灵视界

——读鱼福昌先生《途中》

李翔

荒年有佳音,途中盛景新。三载躬身锄,字字皆心扉!拜读鱼福昌先生新著《途中》,给我留下了这样的深深印记和美好感受:声画兼备,视听宏阔。巡水而行,浪花朵朵。情思潺潺,故事婆娑。忽然桃园,悠然南山。风烟散淡,心境如波。塔影横过,生命长河……正如封面题语,“岁月以相同的方式经过每一个人,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经过岁月!”走进《途中》世界,领略到的是作者与众不同的深刻痕迹,哲思光华,云影微尘,铿锵风采。该书收录文章81篇,共分5个篇章,对曾经岁月的深情缅怀,对山川自然的生动描绘,对世态人生的精微洞悉,对下一代教育的循循善诱,对书海泛舟的独到见解。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拥抱自然、洞察人生,关照现实的思想认识和真诚坦率的人格精神。《途中》洋洋洒洒二十万言,让人流连忘返,爱不释手,略举几例分享一二。

第一站,随作者导引,登上嵯峨山俯瞰渭北大地,且看《山行之嵯峨山》一文。嵯峨山是关中平原的擎天玉柱,昂首青龙,斯文可谓铜川游记丛林的独秀。作者远眺山形,近品山意,独得山之城府内涵,山之古今霞光,海域声浪。语言轻灵,心境轻舒,心怀清旷。似能听到脚步的触碰声,鸟儿的啾啾声,露珠的耷然滴落之音。三四段蝶闲蜂忙,花飞水荡,青翠欲滴,绮丽清奇,是山之身姿气质;七八九段纹路沟壑纵横,幽深宽广,厚重沧桑,是山之思想魂灵。此二处可谓文之眼目,点之,青龙便倏忽腾空,遁入苍穹,无有形迹。对比之前文字,笔法更为轻松随意,似行云流水;语境愈加灵气缭绕,如纱似雾;结构凸凹有致,韵味悠长;步态舒缓自如,婀娜多姿。纵观斯文:登临嵯峨之山是表,俯瞰八百里秦川是情,跨越生命困厄是质,征服人生峰峦是本,收获一腔之洞明乃神!

再去那《避暑玉华宫》清凉身心。《避暑玉华宫》是一篇辞采华美、有思辨、有深情的山水游记。感觉有三点美妙之处:一、眼前之景有灵气。飞瀑、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亭阁,描摹形象逼真,犹如仙界,给人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二、景外之景有深意。文章没有停留在自然画境之层面上,而是将景致无限廓深,抒写历史烟霭,写文化华彩,如西宫中的李渊君臣的笑声,安史之乱的疮痍,杜甫诗句之悲叹;东宫中玄武门之变序幕之推演,让人不但看到了枝繁叶茂,更窥视到了深埋大地错综复杂的庞杂根脉,这乃文章的压舱石,更显丰厚、饱满、挺实;三、胸中之景有起伏,这胸中之景实乃胸中之境,作者名为写景实乃抒情,心境随着眼前景致之变化,时而舒心欢愉,时而感慨悲叹,时而沉思默想,这是一条满溢着哲思情感的溪流,叮咚不断,蜿蜒而前,诗意盎然;四、文末之景大境界。“玉华宫真像是一位深得佛家‘禅定’之气的仙子,既出身名门,天生丽质,任外界红尘滚滚、喧嚣盈天,也能神闲气定,水静风平。”这是点睛之笔,是文章主旨,之前两段都是对它的铺垫和过渡,这是对玉华修炼境界之膜拜,对玉华安闲面对沧桑之向往,对芸芸众生如何面对生命、如何度完人生苦旅之婉转暗示。

《走进孔子》是书海拾贝栏目里一朵绚烂奇葩。孔子,在滔滔的文化长河里,他是一朵巨大的浪花;在绵绵的文明山脉里,他是一座伟岸的奇峰!千百年来,为我中华一代代后世子孙所敬仰、膜拜、钻研,铸就成人生的楷模,夯筑成生命的王道!但由于大海的过度深邃和宽广,奇峰的无限雄奇和豪迈,人们收获的往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虚幻景致。而这篇文章则异峰突起,奇葩绽放,作者以广角镜头、高倍像素,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清晰可爱的容颜,和地气蒸腾的思想,以及像常人一样锅碗瓢盆酿造的浓烈的烟火气息。作者以向导似的笔触,全方位、多维度、近距离,还原我们一位可敬可亲、促膝可谈的万世师表。尤其是文章的下半部分,孔子是睿智之人和孔子是率真之人两节,别开生面,景致新异,是我们以前所看到的文章里很少见到的。这样的视角和见地,让山高而可攀,让水深而可鉴,让情愫于庄严里掀起缕缕温馨的波澜,可谓蹊径独具、意境幽奇,尤其适合有志于普及中华文史知识的读众细品。

文章下半部分的最后两节尤为出彩,让我看到了一位面貌一新的孔子,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心目中的孔子近乎教父一般的形象,和常人的想法与行动是根本挂不上钩的。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让我看到了这位超级教授的常人情怀和烟火意趣。无形间与文化伟人拉近了距离,感到了亲切和温馨。我知道这是作者心目中的孔子,属于他的钻研和思考,整合与塑造,是他自己地里长出来的一茬庄稼,果实会格外香醇、甜美。

倾听况味人生里一棵树的辛酸经历——《树说》。窃以为,其文实质是一则童话,一则寓言,读后有以下几点记忆深刻:一、内涵深邃,文章借助树之口吻,实现了树对自身命运的控诉,是给市政建设者,尤其给追求视觉效应的当权者以寓言式的批判与忠告,“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之本意;二、文章时空跨度大,以树的经历见证了新中国从农业合作化到改革开放数十年间的沧桑历史,浓缩中见厚重;三、视觉新颖,文章以树之角度写生态发展、城市建设,独辟蹊径,不落俗套,讲事实,列数据,说实话,道实情,表达了作者的担忧和愤慨,尤其倒数第二段开头和结尾部分,深沉恳切,如泣如诉,读来振聋发聩,触目惊心,印象如尖刀刻石,给人一种满腔怒气,心堵欲哭的感觉;四、语言质朴中不乏新意,比如“农转非”,“门前一棵槐,不挣自个来”,“人挪活,树挪死”,形象准确,生动传神,亲切自然,让人心领神会,耳目一新。

屋老日月长,心舒天地旷,回望《老屋》的一生过往,不禁掩卷沉思,感慨万千。老屋,简朴而宁静,悠远而亲切,沧桑又柔美……这篇文字,是时光斑斓白墙上刻画的深邃印痕,是关中普通农耕家族的生长年轮,是作者思绪河流的潺潺流水,更是心灵田野的一道苍凉印记。

《读字》的字里行间,吹拂着岁月山河里的清风正气,刻印着成长征途上的精神标记……

漫步《途中》,珠贝历历,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斑斓的世界交于读者品评为妙。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途中》里,这些山峦雾霭,这些溪水虫鱼,这些怪石古木,风物民情,大多是在作者身体患病治疗期间,以超人的毅力跋涉四季,耕耘案头,绽放出的智慧花朵。在大山般的重压下,作者筋骨硬朗,精神刚健,驱病魔于天外,放心智于山水。日月不止,步履不停,笔耕不辍,二十万言的文字横空出世,芬芳满园。透过文字的层林密叶,看到的是一个宽宏辽阔、纯净瑰丽的心灵世界,一颗正直善良、阳光灿烂的可贵可敬的心。尤其是作者看淡世事人生的达观态度,不能不让人从心底钦佩、欢喜、欣赏。正所谓:入深林攀险峰永无止境,亲自然爱文字从不虚空!

写就此文,感慨良多,遂草拟对联一副送给作者,上联:一颗平和心看淡人间万象;下联:四季途中景抒写世事千秋;横批:文品人品相得益彰!

诚挚祝愿作者,身体早日康复,文字四季飘香!

作者简介

李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作家。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山区中小学教书18年,后在乡镇政府、县委宣传部、市群众艺术馆、市文化广电局、省艺术馆等单位工作。2007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在《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海外文摘》《散文百家》《新世纪文学选刊》《当代小说》《小小说选刊》《小说月刊》《中国文学》《东京文学》《特区文学》《延河》《绿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语文周报》等国内数十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四十余万字。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教辅及中考、高考试卷,并多次获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