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谱新篇 喜迎党的二十大 | 发展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发展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

本报记者 郭雷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如何让群众的每一份民生期待变成现实,让每一个民生福利早日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亮眼”的王益中学 本报记者 张创摄

就业安民 保障民生增福祉

为了更好地实现群众就业,同时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难题,铜川提前谋划、层层落实,紧紧围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把保市场主体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稳定就业存量、扩张就业增量、兜牢民生底线三方面持续发力。前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02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1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全市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在日前举行的“百日服务攻坚、千万岗位推送”大型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不少求职者上线咨询,仔细查找招聘岗位,了解岗位情况。

活动吸引了许多高校毕业生前来求职,今年刚毕业的张小伟学的是汽修专业,希望能找到心仪的工作。“这次的招聘活动提供了很多岗位,我希望能找一个跟所学专业相符合的工作,工作地点最好在本地,要是本地没有合适的岗位,也愿意到省外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省外好多岗位工资也很可观。”张小伟笑着说。

据了解,此次招聘活动的主题为“职等你来 就业同行”,主要面向全市各类劳动者和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重点服务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等。集中开展以线上为主的特色专场招聘、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强化就业创业政策支持,统筹推进线下服务,提升供需配置效率,以优质高效服务助推稳就业保就业。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就业资金20.9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2.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累计为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2.58亿元,发放技能培训补贴资金2.22亿元、援企稳岗资金7.03亿元,惠及企业3176户次、职工38.26万人;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33家,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实现全覆盖。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69亿元,稳定带动就业6.77万人;连续举办五届全市创业创新大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不断浓厚。铜川创业大街、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成为全市创新创业“新高地”、经济发展“新引擎”,我市创建成为省级创业型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次。

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即将竣工 本报记者 朱红卫摄

宜君县假发社区工厂产品热销海内外 本报记者 郭雷摄

教育惠民 擘画幸福蓝图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全市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工作,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筑起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教育“高地”。

大气美观的教学楼、洁净的学生食堂、崭新的学生公寓、优美的绿化环境,观光长廊、小桥流水遍及校园。新建成的王益中学非常“亮眼”,9月1日,送孩子开学的刘女士高兴地说:“我在外地上班,原本打算让孩子跟我一起上学,看到咱铜川的学校这么好,就跟家人商量一下,让孩子在家乡读书,孩子也非常满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80亿元,确保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生均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720个,以王益中学、新区梅乐园学校和高新实验学校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用,累计增加学位2万余个,“入学难”“入园难”问题得到进一步化解。对64所中小学幼儿园冬季清洁取暖进行改造提升,率先在全省完成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旱厕改造,实现了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直饮水和寄宿制学校浴室全覆盖。随着一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的投入使用,标准化功能部室的建成和教育教学保障水平的提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除此之外,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受益学生22万人次,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率达到100%。累计拨付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1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9万人次,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万人次3.89亿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备,“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全面实现。全市共创建省级平安校园37所,市级平安校园101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家庭医生上门为群众看病 本报记者 李阳摄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袁欣摄

医疗利民 让群众更有“医”靠

长期以来,医疗技术薄弱、医疗人才匮乏往往是一些贫困山区和偏远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群众就医难、就医远、就医贵现象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对此,铜川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医院医生下基层,形成了长期化、成批次的“第一村医”工作机制,织牢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闫大夫,这双布鞋你一定要收下,这是我母亲为了感谢你最近一个多月的用药指导,亲手为你纳的,也不知道合脚不合脚。”面对黄秀兰大娘女儿送到手里的布鞋,闫磊觉得作为第一村医,能够用自己的付出换来群众的健康,受到村民的称赞,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闫磊是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普胸外科的一名医生,2022年3月同该院骨科、口腔科、放射科、麻醉科4位医生同批派驻耀州区演池乡。闫磊被安排至演池乡寇家塬村。从农村走出来的闫磊,仿佛回到了家乡,倍感亲切。下村第一时间,他了解大致情况后立即开展入户家庭医生签约、慢病随访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利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走访寇家塬村及范村,摸排出重点人群,每个重点人群的信息他都了然于胸,并对他们精准施策,做好健康服务。

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既是提升我市医疗健康水平的重点民生工程,又是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民心工程,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群众关心。近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室外管网及园林绿化工程。预计10月底竣工并投入试运行。”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尽管天气持续炎热,但在项目建设现场,可以看到施工人员干劲十足,抢工期、抓进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十三五”期间,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项目建成投运,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建成开诊,市中心血站、市卫生监督处迁建项目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主体完工,市人民医院、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北中医孙思邈医院成功创建成三级甲等医院,陕西省职业病防治院在铜挂牌成立,耀州区人民医院和宜君县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建成投运,全市33家乡镇卫生院、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9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铜川市卫生健康事业跃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