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杨大锚劳模创新工作室:师徒结对传薪火 电厂一线炼“匠心”

杨大锚劳模创新工作室:师徒结对传薪火 电厂一线炼“匠心”

通讯员 张英杰

从一名普通的热控检修工到行业技术专家,从“四优”共产党员到“陕西省劳模”,从“最美陕西华能人”到“全国电力生产个人”……他在创新路上不懈跋涉、业务上不断精进,用情怀演绎着大国央企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

他是火电行业自动化系统的活字典、呵护万家灯火的“电厂医生”,科技创新带头人;他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坚守发电一线16年,以奋斗谱写青春华章,架起服务民生的“连心桥”,他就是华能铜川照金煤电热控专工杨大锚。

坚守初心 保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7月骄阳似火,电厂车间,热浪翻滚,飞快运转的机轮与碰撞摩擦的煤块不断共鸣,温度已高达50摄氏度,脸上的汗珠裹着煤尘不停从脸颊滑落。车间内,今年44岁的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热控专工杨大锚一身蓝色工装,目光如炬,无畏高温“烤”验,坚守岗位保生产。

2006年,杨大锚从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工作,先后历任检修工、班长、检修部热控专工和生产管理部热控专工,他16年如一日坚守热控一线,用“工匠精神”践行责任与担当。

“要想做好电力工作,就要脚踏实地、敢于吃苦、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刚进入单位,师傅的一番话,坚定了杨大锚攻坚克难的决心。

自参加工作后,杨大锚就是出了名的“爱琢磨”,对生产现场的“疑难杂症”和每一处问题的细节,他都一丝不苟,全情投入生产优化的过程,常常忘记了时间,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

2014年夏季用电高峰,公司发电机组AGC性能不达标,发电速度跟不上。为攻克这一难题,杨大锚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机组检修的紧要关头,时常加班至凌晨两三点,仔细分析、反复推敲,密密麻麻的笔记、曲线图都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为了不耽误公司工作正常开展,我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工程师站研究技术,不眠不休,收集调取大量机组升降负荷及稳态时的参数曲线,寻找解决方案。”杨大锚回忆。

通过两个月加班加点的优化,他终于制定了一个有效策略,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公司增收3000余万元。

“你看,这是现在的实时数据。”杨大锚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控制屏,了解机组运行状况、监视生产数据实时画面。“我们必须密切监视屏幕上显示的设备运行数据,如果数值异常立刻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扎根发电一线,将光明和温暖送进千家万户,是我始终不变的愿景。”杨大锚坦言,16年来,他的初心始终未变。

谈起所获荣誉,杨大锚说,“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一个新起点,更是一种动力与责任,鞭策我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不平凡的精彩。”

铸造匠心 头雁激发“雁阵”效应  

在工作中,他不断用理论知识充实自我,敢于创新,迎难而上,并将这种不畏难的创新精神传递给年轻的接力者。

“一个人的能力强不叫本事,能把团队的水平都提高了,这才叫本事。”杨大锚总挂在嘴边。

杨大锚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把将自己的绝活、绝技、绝招传授给年轻职工,使青年员工从职场“小白”成长为职场“大牛”。

2018年5月,在铜川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杨大锚名字命名的杨大锚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传承工匠精神有了新载体。

多年来杨大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型、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被评为铜川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今年31岁的王治博,2013年大学毕业来到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遇到了亦师亦友的师傅杨大锚,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让他实现了一名从检修工到副班长的蝶变。

说起师傅杨大锚,王治博动情地说,2017年的一个冬天,那天正好我值班,师傅下班后没回家,陪我加班看生产曲线直到晚上12点,解决了因为煤质变化大导致的主蒸汽压力变化大的难题,令我非常感动,作为年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师傅为榜样,向师傅看齐,不能懈怠。

“师傅是我技术上的领路人,也是点亮我思想的一盏明灯,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王治博感动地说。

王治博的徒弟魏晓超坦言:“3年前我在公司的引导下遇到了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王治博,与师傅签订了师徒合同,一路走来得到了师傅的谆谆教诲,取得了2021年公司热控专业技术比武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迅速成长,目前已能熟练完成热控检修作业……”魏晓超对师傅的倾囊相授感激不尽,“我会拓展自身知识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保障机组安全、环保、经济稳定运行。”

一个劳模一面旗帜,在“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氛围的引领下,该工作室的王治博、王治辉、魏晓超等20余名技师精进技艺、快速成长,逐渐成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成绩斐然。

如何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头雁效益”?杨大锚表示,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高级技能人才优势,该工作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帮带、师带徒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让劳模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企业文化之中,促进青年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该工作室与热工院合作开发的燃料智能巡检系统,使得燃料运行减少5名巡检人员;空冷节能优化系统为公司每度电节省0.5克标煤,为企业减人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

敢于创新 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短短4年多时间,工作室这支平均年龄31岁的年轻团队,以创新谋发展,以精专筑梦想,围绕一线生产运行中的“卡脖子”问题,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活动。

近5年来,“杨大锚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完成公司创新项目课题任务55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9项,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

杨大锚说:“作为一个省级劳模,要用心无旁骛钻研技能的工匠精神,去带动身边人,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才能不负嘱托。”

为扩大创新效应,吸引更多职工加入创新团队,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搭建了热工组劳模创新工作室+电气组劳模创新工作室+运行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位一体创新平台,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创新格局。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梁昭辉表示,我们希望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发挥劳模作用,传承劳模精神的“新平台”,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术人才的“练兵场”,引领社会的“新风尚”。

头雁昂首鸣,群雁振翅飞。近年来,铜川市总工会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头雁效益”、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更多产业工人实现由“工”到“匠”的华丽蜕变,让劳模精神在铜川大地熠熠生辉,夯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