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运煤路 · 致富路

运煤路·致富路

通讯员 王帅

十多年前,赶赴乡镇买卖东西对于耀州区庙湾镇玉门村的村民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在这个地处红色革命老区的偏远村庄,虽有鸟鸣虫吟、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却始终因为交通不便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一切生活必需品都要村民从20里外的乡镇购买,肩挑手提,徒步往返,并且仅有一条河道可以勉强通行,人均年产值只有三四千元,这里也成为铜川市最为贫困的乡村之一。

变革的契机源于华能集团公司在煤炭领域的投资,华能煤炭人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先后完成了西川煤矿、青岗坪煤矿两个现代化矿井的筹建工作,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认识了小蔡,一位世居于此、地地道道的农民。初见小蔡正是基建队伍风尘仆仆往山里奔赴的时候,施工队员的斗志昂扬与村民眼中流露出的迷茫、彷徨形成鲜明对比,一排排重型设备逆流而上,很多村民从未见过这种阵仗,不自觉地放下了手中的劳作伫立在田里凝望着,那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浪漫邂逅。玉门村与西川煤矿的施工场地紧紧相邻,我经常能看见小蔡来这里张望,他的衣服已经难以分辨颜色,缝补的痕迹清晰可见,很难再找下针的地方,裤脚已经被干涸的泥土固定了形状,脚下的布鞋都是漏洞,连鞋底也不那么完整,我生怕他踩到钉子,急忙拉他远离施工场地,听他用浓厚的陕西关中方言诉说这些年的艰难困苦。

交通闭塞是贫穷的根源,村民要走20里的河道去镇上用山里采的草药换些现金,再将日用品背回来,河道里面的鹅卵石不好下脚,走的确实不快,一来一回就是一整天。几趟下来,脚下的鞋就破烂得不成样子,如果赶上汛期,一连下上几天的阴雨,玉门村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只能靠玉米糊、野菜汤度日,困在没有电力供给的土坯房里等待着雨季过去。那个时候,小蔡尚不知道,华能集团公司已经批准投资建设了一条运煤专线,将西川矿、玉门村和庙湾镇连接起来,投资引领的“大基建”浪潮滚滚而来,玉门村终于等来了脱贫致富的最佳契机。

今年,是这条运煤专线建成的第11个年头,作为一名基层煤矿工作者,我曾经无数次往返于这条直抵大山深处的公路,亲眼见证这条运煤专线成为承载玉门村脱贫希望的“主动脉”。在两个矿井建成投产后,为周边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玉门村在村委会的领导下积极输出劳务,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了第一桶金,正式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2012年,玉门村建成了首批规模化的鱼塘,抢占农牧产业多元化的第一块阵地;2014年,集合餐饮、住宿、服务一体化的农家乐山庄拔地而起,成为铜川市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2018年,西川煤矿参与帮扶援建的香菇种植基地开始初具规模,香菇产品行销国内外多个地区;2020年,村办工贸企业开始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有能力为两个煤矿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在诸多产业的带动下,玉门村村民年均收入已经迈入10万元大关,十年内翻了整整30倍……在运煤专线的两侧,曾经是玉门村的土坯房,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被一幢幢漂亮的独栋农家别院所取代,小蔡指给我看了道路一侧正在被推土机清理的废墟,那是他最开始的家,也是玉门村最后一片土坯房,现在已经进入拆除的尾声,他告诉我村委会在积极响应党中央1号文件精神,这些土地全部要盘活利用起来,重新规划了大片农田用来种植作物。

“玉绕祥云共赴康庄道,门凝紫气同奔富裕路”,这两句玉门村脱贫致富的宣言被提在一座颇为壮观的牌楼上,昂首挺立在这条进村的运煤路上,苍劲有力的烫金字体生动书写着当前玉门村的富庶。时至今日,这条运煤专线依然车水马龙、昼夜不息,清晨带着建材进山,傍晚拉运煤炭出山,村民曾经想都不敢想象的致富手段在地企携手共建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变成现实,与华能煤炭人共同将“三色”文化的使命践行到底,携手奔向新时代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