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十八大以来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非公篇

2012年至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各类冲击挑战,克服重重困难,顺应新形势、着眼新突破,积极落实中省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稳步提高。

过去十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强化产业链式发展,推进产业补链成群,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带动全市科技产业升级,积极推动产业园区集群发展,全面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西安研发、铜川转化”见效成势,达美轮毂、特必克刹车片等建成投产,玲珑轮胎项目落地,成为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89.13亿元,较2012年增加5.57亿元,是2012年的1.1倍,年均提高0.57亿元;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56.7%,较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全市建筑业持续稳步发展。强化内部管理,适应行业变化,具有资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总体呈现“总量稳步增加、市场主体增多、结构不断优化、建设规模扩大”的特征。2021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建筑业增加值6.34亿元,较2012年增加0.22亿元,年均提高0.0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27.9%,较2012年回落7个百分点,年均回落0.7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占比回落。随着悦豪酒店等星级酒店建成运营,3条美食示范街区逐步规范,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4个、乡镇(街道办)电子商务服务所2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230个,线上专馆专区40个,电商成为带动消费的重要途径,我市消费环境逐步优化。但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市经济尤其对商贸企业的影响较为深远,居民偏向储蓄而非消费,加之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等因素,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受阻。2021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8亿元,较2012年增加17.5亿元,是2012年的2.7倍,年均提高1.75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77.0%,较2012年回落3.7个百分点,年均回落0.4个百分点。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14亿元,较2012年增加0.33亿元,年均提高0.0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88.7%,较2012年回落5.8个百分点,年均回落0.6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我市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度。铜川市汽车客运总站投入运营,合铜高速、青惠公路、210国道改扩建如期通车,铜川至西安、宝鸡“绿巨人”动车组顺利开行,交通路网畅联拓展。2021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15.57亿元,较2012年增加10.16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年均提高1.0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81.9%,较2012年提高33.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全市金融行业围绕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战略,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妥开展金融创新,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增强市场主体和广大公众对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2021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金融业增加值8.94亿元,较2012年增加8.37亿元,是2012年的15.7倍,年均提高0.84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40.8%,较2012年提高31.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2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全市稳妥实施“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完善以公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小区,努力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房地产领域整治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21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房地产业增加值23.43亿元,较2012年增加19.21亿元,是2012年的5.6倍,年均提高1.92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79.9%,较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1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我市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蓬勃兴起。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无到强,现代物流业建设加快,其他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8.35亿元,较2012年增加27.34亿元,是2012年的3.5倍,年均提高2.73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35.1%,较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通讯员 刘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