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印台区:发展“五小产业”走出农民增收新路子

印台区:发展“五小产业”走出农民增收新路子

本报记者 朱红卫

近年来,印台区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在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等领域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果业种植、畜禽养殖、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物流”为主的“五小经济”发展新路子。

果业成为农民增收“摇钱树”

依托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优势,围绕建设现代果业强区目标,按照“重投入、稳面积、强管理、提品质、抓销售、促增收”思路,以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支持农户参与等方式,大力实施果园地布覆盖、简易肥水一体化、品种改良、老园改造等措施,促进果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区人均苹果种植面积4.3亩,培育种植大户8500余户,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70家,形成了集“产、供、销、加、储”为一体的苹果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02万元,连续8年超过万元,苹果产业已成为印台农民最直接、最稳定、最可靠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壮大苹果产业的同时,以樱桃撬动乡村振兴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园区+、集体经济+”等模式发展大樱桃产业,全区种植农户600余户,户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努力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

畜禽养殖成为农民增收“强心剂”

抢抓国家支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省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机遇,以打造生猪全产业链为目标,规划实施了总投资9.5亿元的生猪产业园项目,引进了年产50万吨无抗饲料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英联饲料,建成了扩繁场、育肥场和屠宰场,培育了润民达康冷鲜肉陕西知名品牌,建成了集原料种植、饲料加工、生猪育种、育肥扩繁、屠宰加工、肉品品牌打造、有机肥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目前,全区能繁母猪存栏1万余头,年出栏20余万头,生猪产业链与全区7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利益联结,吸纳农村劳动力务工1000余人,带动农户种植玉米6万余亩、大豆5000余亩,带动5000余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3000余元。

小加工成为农民增收“增长极”

始终把发展小加工业作为农户增收、产业赋能的有效举措,按照“统筹布局、产业合理、政策扶持、带动就业”的思路,大力支持社区工厂做大做强,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印台区培育的以生产箱包及相关配套产品为主的信达宝利工贸有限公司,已成为铜川市首家纳入规上企业名录库的社区工厂,投产运营以来,累计产值3000余万元,出口创汇250余万美元,累计带动3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已成为铜川市小加工厂华丽转身蝶变的标杆。该区累计培育社区工厂22家,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加速器”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聚力打造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区,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和新商机,在金锁石林景区,先后建设了长空滑索、镂空玻璃桥等20余种特色休闲项目,构建了集观赏天然石崩奇观、感受乡村民俗生活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新亮点。该景区先后流转土地100余亩,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5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000余人次;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陕西省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同时,还打造了玉华宫、陈炉古镇,孟姜女祠、305省道东线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带、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等一批旅游风景区,辐射带动周边近8000群众通过开店经营、服务景区运营等实现增收,2021年成功创建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电商物流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

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大力推动数字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实体深度融合,让数字化为农产品赋能。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构建农村物流、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子商务培训、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和品牌营销“五大体系”,使本地苹果、樱桃、核桃、花椒、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触网销售,“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雏形初显。建成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村电商服务站点54个,搭建了农村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品牌链,提升价值链,培育电商企业11家,打造了苹果、樱桃、鸡蛋等20余种印台电商品牌。2021年,全区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亿元大关,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更多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