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稳中求进】水泥变砖雕,铜川水泥产业再升级

水泥变砖雕,铜川水泥产业再升级

本报记者 王艳

影壁芯“五狮滚绣球”

古色古香的影壁芯、做工精致的圆盘摆件、纹饰繁多的墙地砖……在位于王益区黄堡镇的陕西山水生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里,水泥不再是最原始的建筑材料,摇身一变成为手感细腻、形象立体、造型多样的砖雕工艺制品。将传统产业与文化完美融合,赋予了水泥新的生命力,让人感叹,原来冰冷灰色的水泥还可以这样“美”。

“我们的员工大多是原陕西省骊山水泥厂的下岗工人,本身对水泥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深刻地意识到传统产业必须进行再升级再创新,我们才能生存下去。”铜川骊山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拴怀告诉记者,为了实施以项目带动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的发展战略,公司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盘活国有资产,激活各种资源要素,以存量换增量,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基于这样的想法,2021年2月,铜川骊山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原兰州军区铜川水泥厂改制重组成立)和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原亚洲第一大水泥厂)共同出资组建陕西山水生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生产砖雕产品,有影壁芯、摆件、边线、仿古瓦构件、角花、墙地砖等13大类,近1000多种产品。“为了保证质量,公司原料选择525高标号水泥,齐全的品种,较好的质量,在业界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新尝试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荆棘,以前搞生产的门外汉,要成为刻花制模的手艺人,这个艰辛的创业过程可想而知。

“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一群人,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不太行,我们就硬着头皮坚持学,每天拿着笔和本子认真地记笔记。”公司副总经理支爱军说,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等到上手做成品时,问题又来了,连做五六次都没成功,原因是气泡太大、模具脱胶不成功。“有气泡,东西就不精美,模具脱胶不成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生产模具,如果买模具,那代价太大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提出了出品即精品、精品就是市场、精品就是效益、精品就是收益的目标任务。为此公司管理层既当领导,又是一线工人,吃住在简陋的车间里,认真查找问题,一点一点改进技术。困难没有让他们趴下,而是让工艺更精进,企业发展更好,用王拴怀的话说就是,“我们军工人不管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气泡问题好解决,最难的是制造新模版,这个过程耗时费力,必须得聚精会神,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会影响产品的精细度和立体感。”生产经营部部长李勇在介绍砖雕生产工艺中讲到,我们根据客户订单需求雕刻新模板,之后要往上面一层一层刷乳胶,干一层刷一层,不断地重复等待乳胶完全干了之后脱模,才能得到一件新模具。通常,以40×40厘米地砖模板为例子,需要刷8次乳胶,耗时7天才可完成,公司1000多个模具,背后是工人们夜以继日不断地尝试、改进和坚持。

做事不怕难,自无难人事。凭借着军工人不服输的韧劲,现在公司生产的砖雕产品从立体塑形、手工雕刻、质感、色泽和重量可以与传统砖雕相媲美,特性优于传统砖雕,具有绿色环保、强耐候性、抗酸碱、抗紫外线、抗冻融、抗冲击力、抗磨损、负重强、高耐腐、寿命长等特点,可油漆喷绘、贴金、做旧处理、彩绘,能够适用于各种景观工程、文化长廊等的装饰。

目前,公司拥有省级工艺大师3名,雕刻专业大师6名,多名专业技工等一批业务精良技术堪赞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公司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外观设计专利4项。为了研发出更好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砖雕工艺制品,公司还特聘请业界知名工艺大师作为技术顾问,紧密跟踪砖雕市场前沿工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砖雕工艺产品生产技术。“客户有什么需求,无论是人物还是花草,各种造型等,我们都可以做出来。”王拴怀说。

对于公司以后的发展,支爱军表示:“去年投产以来,经过不断尝试和发展,我们目前发现建筑类的产品销量较好,公司以后将从这方面大力发展砖雕产品。除此之外,还将增加色彩工艺,满足更多客户需求。”

曾经,水泥作为铜川的支柱型产业,为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资源开采量逐渐减少、经济增长动力日趋减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新旧动能、开发绿色低碳产业成了摆在水泥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水泥砖雕虽然小,但在一件件产品的背后,是铜川水泥产业的再升级和再创新,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绿色“突围”中坚定的决心和所迈出的稳健步伐。